论研究戏剧与影视学中的具体问题使用的文学研究法马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论研究戏剧与影视学中的具体问题使用的文学研究法马泽

马泽

(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摘要:戏剧与影视学属于国家一级学科中的艺术学门类,下设有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种二级专业。研究此学科中的相关问题,必然离不开对文学研究法的大量运用。下文将针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探讨对其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文学研究法。

关键词:戏剧与影视学;文学研究法

一.古今文学研究法主要书籍简述

南北朝时期,刘勰的一部《文心雕龙》,开启了中国文学研究理论的大门。这是一部既“体大思精”,又“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其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在该书《知音》篇里,刘勰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同时,他还在本篇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些在当时都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评判标准。

清朝末年,姚永朴编著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桐城派末期任北京大学教席时所撰写的文学研究教材,也是一部继刘勰《文心雕龙》后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著作。事实上,全书的完成过程并不十分顺利,遭到了当时选学派后劲刘师培、黄侃等人的批评,以及“五四”新文学先驱胡适、陈独秀等人的价值否定。但姚氏克服了重重困难,将桐城文论漫长演进过程中零散的表述进行整理,有选择、分层次,依据自己的文章观,自成体系。内容上,该书既在新旧学术交替之时试图以桐城派古文的“义法”说,重新阐释文学的原理,从而适应当下时代需求,又植根于经史传统之学,从语义、语用、结构、风格等方面,对作为“杂文学”特征的中国文章学体系的建构作出了不可轻视的贡献。

1924年,戴渭清的《新文学研究法》问世。

现今更有众多学科门类相关研究法书籍出现,如:长谷川泉(日)著,孟庆枢、谷学谦译的《近代文学研究法》;蓝凡、曹维劲编著的《艺术学研究:方法与前景》;由曾庆瑞编著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纲》;由闫蒙刚编著的《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可见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文学研究发展都极其重视。做学术研究,方法路径可谓重中之重,如能使用恰当适宜的研究方法,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除耽误了时间,更出不了研究成果。

二.当前学科研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简括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发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也是运用合理途径进行科学思维的方式。其是人们在从事学科研究中不断总结、修改、提炼出来的。

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也有多种划分依据。如:按照研究方法普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以研究方法的规则性为依据,可分为常规研究方法和非常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活动的特征可分为经验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等。由于所处时代、各学科的研究重点及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划分依据和结果上也不尽相同。但随着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人们的认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对于研究方法的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也会有许多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法出现。

在文学学科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归纳研究法等。

理工学科中除了使用以上几种文学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外,频繁使用的还有: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数量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三.结合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中具体的研究问题,探讨其使用的研究方法

以下笔者将结合影视学专业论文《文化类节目模式研究》,阐述文中使用到的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在开始写作上述论文前,运用定性分析法明确了选题的研究对象为文化类节目,通过对该类节目内容和相关文献的仔细观看和详细整理,进一步指出该篇论文中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中国诗词大会》、《阅读·阅美》及《经典咏流传》。

其次,笔者阐述了当前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其主要集中于国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论述了当下论文文献多是以研究个例节目的创新价值、文化价值为重点,或又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依据,研究节目个例的本体传播价值等为内容。并未同笔者一样,以文化类节目为切入点,阐述其模式定义,梳理其模式的发展脉络,探究其模式的本体架构、受众需求驱动下的传播环境、内容、路径,并思考其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最后,笔者将论述该篇论文各部分使用到的具体文献研究法:

第一部分为绪论,运用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阐述了对该选题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内容:运用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对文化类节目的模式进行概述。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运用定性分析法对文化类节目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主要指对文化类节目概念的界定和对文化类节目模式的概念界定,(二)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对文化类节目模式的发展与嬗变进行概括总结,将其分为创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第三部分为第二章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对文化类节目模式的本体架构进行分析。包括对节目前期拍摄中的模式构成和后期制作中的模式形成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内容: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跨学科研究法探析受众需求驱动下的当代央视文化类节目模式的传播。其包括四部分内容:(一)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二)分析节目模式的传播环境,(三)分析节目模式的传播内容,(四)分析节目模式的传播路径。

第五部分为第四章内容: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和归纳研究法对文化类节目模式的发展进行思考。其中包括:(一)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发展构成的思考,(二)对当代文化类节目模式发展趋势的思考。

最后为结语部分。

综上所述,上文对古今文学研究法的主要书籍进行了简述,并概括了当前学科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而结合笔者写作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论文《文化类节目模式研究》,对其中的具体问题使用到的文学研究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236页.

[2]刘勰:《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238页.

[3]刘勰,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姚永朴,文学研究法[M],合肥:安徽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戴渭清,新文学研究法(上、下)[M],新文学研究社,1924.

[6]长谷川泉(日)著,孟庆枢、谷学谦译,近代文学研究法[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马泽,山西太原人,目前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