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中开展创新思维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高中生物课中开展创新思维教学的研究

李君凤

(玉林市第一中学,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创新性思维教学主要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教育过程中集中突出其非智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有效培养,以此来更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促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中创新思维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生物课;思维教学;合作;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当前的教育核心主要集中于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方式的转型。而对新课改内容进行探究,其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通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让学生更好的对当前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和满足。除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来看,新课标之下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缺乏有相应的创新和实践精神。由于高中教学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极为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刻板的按照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教学,长久以来就使得学生过于遵照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被过于压榨,使得自身的思维能力不能充分发散。其次,学生没有自身的创新意识。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将教师的授课作为主体,而将自身摆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导致学生自身的思想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展开,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最后,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就会将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高考进行服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表现机会显著减少,从而影响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加之教师和家长对于高中学习知识成绩的过于重视,因此就会导致我国当前高中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最终导致我国高中生在学习之后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情境构建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之下,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要求。而对于现有生物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也主要是从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究。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中,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就是影响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情景教学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一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我国教学实际过程中的运用时间较短,部分教师由于对其并没有全面的了解以及深入的认识,因此在实施方面都相应的缺乏有一定的激情,不敢轻易尝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引入,使得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开始看到了情景教学的发展前景。因此从根本上进行探究,新课本的引入是传统教学方式向着新时代教学方式的良好转型。情境教学的具体运用范围较广,从系统性建设的角度而言,任何情境教学方式都是依靠于一定的主题而实现。因此教师在遇到一定的教学问题时,就可以通过情境教育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灵感和沟通能力。在问题本体受到控制之后,就能够及时将情境设计转移到生活实际之中,以此使得教师在情境教育的过程中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其教育的重点内容。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

在课堂课本讲述的过程中,通常来说教师面对的学生其数量较大,普遍性的面临着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这就导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学生数量较大,因此其很难在这种环境下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沿用此种教育教学方式,虽然教学质量较低,但是也不至于出现各种课堂教育与书本内容脱节的现象。对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就做出了转变,淘汰了传统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地位更多的转变为引导地位,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以师为本的传统教育,虽说是教育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对教育者影响深远。但是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下,生物教学的侧重,应该从教师开始向学生转变。

(三)用网络信息直观展现课本

在新课改实行之前,课本就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衡量也是在对课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基础上进行评定。在当前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下,高科技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对我国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产物也是对教育事业影响最深的领域。在生活中直观的技术手段以及知识内容的观察也是建立在对生活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的。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具有全面和客观的感受,从课堂走入生活,以此来有效转变传统模式下口述相传的教育方式,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互联网上获得相应的课本知识,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生活实际出发,使课本内容更加鲜活和具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在实践活动的进行中不断开展,而不是经过短时间的建设即可完成。教学者需要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的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地位。同时还要保障课本基础性知识内容的教学之下,实现有效的教学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新概念下有效结合新课标的必要问题。生物学科从总体来说本身就是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总结。因此在科学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林.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J].亚太教育,2016(5):122-122.

[2]易宗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18):148-149.

[3]黄雅君.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1X).

[4]陈波.创新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5):96-96.

作者简介:李君凤(1989.04-),女,广西玉林市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