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背景下学生选课制度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学分制背景下学生选课制度刍议

刘奕瑟

刘奕瑟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223002

摘要目前从我国高校来看,实施选课制受管理者思维方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同时看到选课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完善选课制对策与建议,推动选课制、学分制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制制约因素问题对策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学分制实行过程中,是否实行选课制、选课制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

选课制是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学习量和进程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入学之前已经选择了专业,入学以后不能大规模换专业。所以,在我国选课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选课的基本规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设计学习进程;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所需的选修课(包括时间、老师)。

一、目前我国的选课制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一)管理者思维方式的制约

学分制下,所涉主体包括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方。其中,管理者的观念到位是落实、发挥学分制作用的关键。当前,高校学分制学习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在于,高校管理者在用学年制管理观念去运行学分制管理模式,从而导致各种不适应,戕害了学分制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这些旧有的学年制管理观念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更影响选课制的实施,在一些学校选课制度落实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排斥情形就是这一思维方式错位的最好表现。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约

人才培养方案是安排教学的重要依据,是选课的指导性文件。学生根据培养方案规定的必选和选修课程,结合自己的要求,来进行选课。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比例高、选修课课程比较少,课程体系有待优化,培养方案缺乏弹性。而且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有很大的变动,不一致。以至于有的重修学生在下一届课程中找不到相应课程;也有一些是同一门课程,但是课程名称和学时有改动,也导致重修学生无从下手。

(三)教师、教学资源的制约

充裕的教学资源是实施选课制的保障。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剧增,教学资源短缺严重,极大影响了选课制的实施。

二、现状与问题

选课的自由度较小

我国高校总体上都表现出选修课的比例偏低,可供选择的课程种类不多。教师数量、水平及积极性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可开出的选修课仍然很少。必修课也存在问题:同一门课程提供的教师数量不是足够多,假如某位教师不受学生欢迎,但是因为其他的老师均已选满,最后还是有学生会选择这位老师,特别是选课迟的学生,选课时的冲突较多,选择的范围更小。

学生存在盲目选课的现象

有些学生选课时不顾学科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随意选课,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系统、芜杂不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优化;或者趋易避难,避重就轻,或者专门选择那些难度小、容易通过的课程;有些学生完全没有掌握选课的规则,到毕业时才发现必修部分尚有学分未完成,影响了毕业。

(三)教学过程监控困难

由于选课制不能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考勤变得困难,各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如果每堂课都点名,则要花费大量时间,绝大多数老师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考勤,既不全面也不公正;其次由于实践环节安排的不一致,各个专业的实践周长短不一,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给缺课的同学进行补课,造成教师的重复劳动。由于选课制的相对自由,对学生约束少,对于自觉性不够的同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容易出现不准时上、缺课或者混学分的现象。如果上述情况严重,则将使选课制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完善选课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压缩课内理论的学时,加强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实践课学分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增加选修课数量,增强培养计划的弹性。构建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注重综合、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认真的研讨和审议完成之后,不能随意改动。如需更改培养方案,则要有详细的修订说明,上报至教务处,经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同意,以维护培养方案的权威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要在政策上个给予支持,健全教师激励措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提供外出进修机会,关心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教师刚安心于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新课、讲好课。还要引入竞争机制,选课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教师的工作量和选课学生的数量挂钩,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吸引学生。

(三)引导学生进行选课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效进行选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对各门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涉及到哪门课程,以便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二是对任课老师做详细介绍。包括教师的职称、学历、个人专长等等。三是简单明了列出网上选课的步骤,在规定的时间选课才能保证学生选课的公平性。对于错选或漏选的情况,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选课有序进行。

(四)建立完善导师制

目前多数高校都是是实行了导师制,但是不少学校是到毕业环节才实行导师制,目的是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以及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情况。从新生进校就应该实施导师制,导师完整准确地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结构以及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以及先后顺序,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导师应该多关注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的详细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潜能。为了保证导师工作不流于形式,在明确本科生导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完善导师制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五)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大学里存在很多的社团,且大多数学生是这些社团的成员,他们对学生日常行为影响比较大。发挥这些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建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些硬性措施,以规范部分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行为,避免他们出现无计划的现象。如设置每学分修的学分低于总学分的一定比例设置预警、严重警告、退学等不同的等级措施。

选课制的实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调。在选课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对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全校统一思想,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适合本校选课制、学分制发展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曹莉艳,郑意长.我国高校选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9).

【2】施海燕.全面实施选课制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3】沈雪芹.高校学分制下的选课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