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现浇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

谭昌勇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中图分类号:U463.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30-01

摘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组,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施工单位须在施工前编制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关键词现浇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一、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理,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梁钢筋穿人节点区,出现多层钢筋叠层,如某教学楼在一节点区出现3根不同方向的大跨度梁支于同l根柱上,梁底排钢筋均为F25,梁底保护层厚度为25mm,由于3根梁底标高相同,因此就出现另外2根梁保护层分别为50mm、75mm,如此厚的素凝土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梁的有效高度臧小会降低其承载力冈此,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二、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节约工程造价,通常在设计中对上、下柱或柱与粱板的混凝土选择强度等级,然而未对结构的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作出明确说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标高处留设施工缝,节点区域与粱板同时施工,而施工人员往往贪图方便而使用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降低了节点的强度。节点受力破坏形态主荽为剪切破坏节点,域的剪力由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担,因此应该保证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按施工规范要求,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处应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相面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上,而在粱柱交汇处侧面设垂直施工缝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按图在粱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筑梁柱接头的混凝土,随后浇筑梁板混凝土,这样既不便于施工,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而将粱板与柱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这样既提高工程造价,又造成浪费,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作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将柱梁板选择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方便施工另外,在浇筑节点区域混凝土前未及时对施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模板安装完成后,要清理杂物泥砂,木屑等,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水平裂缝或松散兜层在浇筑混凝土前,还要先浇一层水泥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地结合成一体。由于节点受力状态复杂,且钢筋密集,在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振捣均较困难,容易出现蜂窝等情况,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骨料的颗粒大小,并选择合适的坍落度,精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三、框架节点施工质量的措施

(一)节点上下层柱的中心线要保证准确传递。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应在施工前做好测量定位、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方案。当前,有些县级施工企业对框架柱的轴线控制仍使用线锤传递,这是不可靠的。为了保证框架上下层的中线在投点时不位移,施工技术人员应使用经纬仪来控制。要在柱基大放脚上弹出柱中心标准线,以后在进行每一层柱模安装时都要用经纬仪反复对中校核无误后,才能固定柱模和浇灌混凝土,每一层楼面混凝土完工后,都要用经纬仪将轴线引到楼面上,作为柱面放线和复测的依据。有些施工人员在进行上下层柱中心线投点时,将下一层的柱子宽度中心,就当作上一层柱中心线投点的依据,这是十分错误的,应严格禁止。

(二)节点钢筋安装应保证钢筋数量、规格、钢号、埋设长度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节点部位是框架梁柱交叉部位,梁柱钢筋密集,也是框架结构钢筋安装最困难的部位,但由于有些施工人员对其钢筋制作安装质量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柱、梁端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间距、直径不按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施工,往往拉大间距少放箍筋;二是框架节点内部的柱子箍筋不按设计要求安放绑扎,漏放、少放这个部位的柱子箍筋,甚至在节点核心区(横梁高度范围)内没有绑上一根柱子箍筋;三是制作时箍筋的弯钩角度小于1350,钩端的平直长度不到10d;四是在节点部位,特别是在项层边柱节点部位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五是在节点下层柱内钢筋伸到上层楼面时出现位移。

产生这些节点钢筋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的节点构造大样不详,结构设计说明不清,施工单位理解错误造成的;二是施工人员在施工前不制订节点钢筋安装操作指施,不进行技术交底,工人感到安装操作困难,造成少放或不放加密钢箍;三是质检部门的质检人员在混凝土浇灌前对节点部位的钢筋检查不细,规范不熟或执规不严造成的。

四、结语

现浇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浇灌是框架结构施工的一个关键工序,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制订严密、合理的混凝土浇灌工艺,保证框架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框架结构安全和提高其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CB502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3]杨南方、尹辉等《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控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魏汉贤、张安国《工程建设监理与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