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徐秀娟

安徽省霍山县迎驾厂小学

摘要:语文素质的培养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这一阶段。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等基本因素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因此,要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真正明白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素,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行为,加强教师在写作、阅读、语言等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做出规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质、培养。

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小学生在充分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日复一日地在实践中运用、表达和吸收,而形成的一种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素质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的语文素质现状

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映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小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写作的好习惯,书读少而空泛,作文滥而无新意,亦不会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的认识误区,认为“语文是母语,不用学照样也可以考得很好”,其实不然,语文的学习是一步步的积累,这种积累的过程是要从刚开始接触语文课程开始的,并将作用于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如果小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那么所有的语文素质培养都是无稽之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多小学生都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数学上,语文即使付出的精力少或者是不学,成绩差距也不会太大。小学生这种对语文认识的误区,严重影响了老师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在这种状态之下,老师通常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老师怀有一腔热血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如果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最终老师的热血也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

2、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不规范

写作在语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的实际写作教学中,并不能达到对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目标。由于小学生刚接触写作,非常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的作文指导。但通常老师并不是按照系统化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对学生采取硬性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全班最终写出来的作文都大同小异,毫无给人继续看继续点评的欲望。

3、学生缺乏对阅读的训练。

现在的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学生们课外阅读的量是很少的,或许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和家长一直在告诫孩子们要多读书,但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的量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也很淡薄。如果学生不爱读书,对阅读毫无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将可以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获得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就这样堵住了。我们应该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样会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4、学生缺乏系统的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这个曾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部分,现如今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芒。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对这“训练”二字过分计较,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已成为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是针对当今的应试教育的一种手段罢了,是纯功利性、纯工具化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这就是语文,很显然,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在我们平时交流中语言是常用的工具,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样的文字也是如此。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二者是要同等重视,不能顾此失彼。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1、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思维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应该遍布在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该学会用文字的魅力带领学生领略语文的奥秘,综合运用分层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而不是保持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沿用“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每一位学生,是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基础的。

2、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小学生现在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要尽早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帮助他们改掉学习上的毛病以及问题。但是不能用体罚等偏激的形式,谁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孩子,家长和教师要真心关爱孩子,帮助他们。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榜样。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文化的环境里,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3、在实践中完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语文能力即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顺利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过程,这一过程又离不开语文思维。语文思维即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与语言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如,对交际内容的判断、领悟,思路的调整、语言的表达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者创设合理的情境,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启发学生从“秋天”和“快乐”出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对颜色的描述,以及“日积月累”中“天对地,雨对风”的表达技巧,与学生交流在金秋时节做过的事,当一个学生谈起了放风筝的事,大家从买风筝或者做风筝到放风筝的趣味故事开展口语交际,大家讲述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金秋时光,将快乐的情绪通过有条理、有逻辑的语言感染别人,比一比谁讲得最动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养成时期,此时的语文素质培养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娟.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281-282.

[2]刘晓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25.

[3]肖萍.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