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机制,转变语文学习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运用激励机制,转变语文学习方式

卢花荣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机制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多年来对语文课堂质疑法教学的研究和“分层激励,分类推进”课题的研究,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是一种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质疑活动与老师课堂、课后的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贯穿运用到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质疑为开头,以学生的自我解疑贯穿学习始终,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教师再巧妙、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动力加大,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运用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的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

一、质疑:集思广益,宏观控制,加强综合评价

预习课上,教师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再看课文前的提示以及课后练习。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对新课文的疑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人提出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录在质疑表内,课后上交给老师。

质疑表:

组长组员

课题

质疑内容

质疑表的设计使用,旨在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激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教学反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内容备课、上课,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有利地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明疑:恰当鼓励,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讲读课上,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教师将梳理的问题以多媒体的形式分三部分展示在学生面前:(1)整体感知,讲课之初出示,让学生借助问题整体感知课文;(2)研读与赏析,针对教学重点设计问题,难度比整体感知部分的问题大,让学生在分组限时讨论后加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3)体验与反思,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旨在课内外的沟通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所用问题一般是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而设计,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科之间、课内外之间的整合。

明疑部分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明确、集中,针对性强,“整体感知”部分问题较简单,学生自主解决;“研读与赏析”部分的问题相对难度大,适合于分组讨论;“体验与反思”部分问题涉及的面比较宽泛,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课堂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力求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同时,公布各组得分,使学生在比较中认清自己质疑时的不足,找出差距,从而提高质疑能力,提高整体质疑效果。

三、揭疑: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推动教学过程

课堂上,出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问题的答案,并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环节有两次加分:一是限时讨论时,引导学生提高讨论交流的效率;二是交流答案时,促使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讨论出正确答案。

同时,揭疑的过程可使学生通过对答案的对比分析,结合教师的讲解,加深对问题乃至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会总结出答错或答不准确的原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查漏补缺,教学相长,完善教学结构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问题后,把握了学习内容,理解了学习重点,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比较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对课文内容质疑,这已不同于初读课文时的质疑,它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这一环节可借助调查表进行:

组长组员

活动情况

意见或建议

调查表的运用是为了正确评估质疑法教学的作用,为了使质疑法不流于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修改教学结构,使教学法更趋完善。

总之,激励机制的运用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加速度的作用,质疑激励机制的完美结合,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吴志考初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国校园导刊》,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