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张永江

吉林省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心小学131116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犹为重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通过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可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乘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三、运用直观教学,引起学习兴趣

教学概念、形体、数量关系等知识时,针对少年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而对具体生动的形象等感兴趣的心理特征,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教学,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那此枯燥的数、形概念和繁杂数量的关系具体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静的物体动起来,音形兼具,图文并茂,把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成各异的图象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增加了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又利于引起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五、多形式练习,巩固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老是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地讲授完就做“大演草”,单调、枯燥,使人厌烦。为克服这一缺点,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题,除一般的演算题目外,更重视让学生做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展开讨论争议、进行协作等等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争一争、竞赛竞赛、操作操作、涂涂画画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际,形成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之中。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实践中观察,找出一些数学现象,再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道理,进行学习目的教学;又结合校内外实际,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更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注意发现数学问题,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步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形成浓厚、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善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化静为动、互相竞赛,相信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