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学习小组的建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浅谈科学学习小组的建立

夏杨静

笪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中学夏杨静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及学习小组内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常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学习小组科学地划分应以4———6人一组为宜,缩短小组差距,做到异质互补。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组内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所谓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教学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解题方法、基本技能等传授给学生,激励学生去质疑问难,勇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和大家共享自己的独特解题方法。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跟踪调查等方法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3进行科学合理分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阶段性流动,也可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反馈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其新鲜感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4制定合理的组内制度

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必须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它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实践,我认为合理的组内制度应包括以下几点:

4.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每个学习小组应选出得力的组长、负责的记录员。组长是小组的灵魂和首脑,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录员是小组的后勤部长,需要记录并反馈每个组员的活动情况,并做到汇总和及时上报。每个组员应按照组长的分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4.2编写组名,制定组内奖惩制度。各组组员要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出积极向上、具有新意、响亮明快的名字,形成自己小组独特的团队精神;组内奖惩制度也是由组员共同制定的,执行起来更容易,也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4.3明确学习小组目标。学习小组要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员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相互配合,有效的完成小组目标和任务。

4.4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组长给每个组员编号,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组员当堂小组活动情况,采用奖惩制度,促进每个组员积极进取,做到人人有事干,人人都是监督者和实施者。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要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这样的小组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真实的。

5学习小组的实施

5.1检查复习。对于上一节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检查、复习。形式要注意灵活多样,如组间可采取抢答式、组内互相提问等。例如,在解决“找规律”一课时,学生在小组找到规律时有的用表演,有的唱歌,有的画画等,找到了许多教师都没想到的规律,使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巡回指导并积极参与,这样容易使师生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团体凝聚力。

5.2课堂学习。主要是组员根据自己的预习任务,找出自己知识上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记录员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停地了解观察各个小组的情况,对于比较集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在班上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讲解。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分组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小组合作的意义,然后从互助合作学习入手,明确小组的分工,难易适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小组的划分应该以4-6人一组为宜,缩短小组间的水平差距,兼顾优差的分配,做到异质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