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自凤花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示范小学云南南涧675700

“理想的数学教学境界是: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发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我们教学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那么“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创新教材,一切从学生出发,才能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最终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

一、要认真研读题材情景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

信手翻开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源于生活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不仅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也有很大的补充。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社区中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比例尺”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南涧县城平面图,要标上南公园,估计一下我校离南公园直线距离有多远?(20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无量塔在学校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打造有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皮亚杰也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是不可能发展的。”由此可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让学生化曲为直,测量周长。(1)(出示铁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剪开拉直)。(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再让学生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猜想、验证、比较、推理、实践、交流等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较深的印象,真正让所学知识成为己有。

三、真正开放学生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在倡导学习方式

多样化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最优化

《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学起来固然有些枯燥,但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经历计算过程、体验算理、感悟算法这些具体的步骤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枯燥的计算课变成思维发散的教学活动。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然后相互交流、比较、创造新的算法,最后实现算化最优化。

我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

有这样一个片段:“探究、交流算法”。1、课件出示我校的校园图片和部分社团活动的图片。【出示同学们练习打乒乓球的场面】我们把参加乒乓球兴趣班的同学平均分成三组,每组12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进入主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主要解决“一共有几个同学参加乒乓球兴趣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接着全班交流算法。学生自己的解题方法时,教师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总结出更方便快捷的好方法,达到算法最优化的目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要打造有效课堂,就要努力创新教材内容,在教材与教学的融合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体验数学世界的美妙神奇

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数学学习也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选取素材、设计思路、组织教学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将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所谓“创新教材内容”,一方面是指对课本进行个性化加工和处理,对原有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目标任务等进行较大调整,形成合理、生动、有效的教学预案。比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刚开始上课我出示课件的同时表述:学校有两块面积相等的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块是正方形,另一块是圆形。明明和亮亮进行赛跑比赛,明明绕着正方形地跑,亮亮绕着圆形跑。明明跑的路程是正方形的什么?亮亮呢?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明明和亮亮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

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推演、规律发现、自主应用,来感受数学的美丽,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与挑战自我中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和学习经验,从而感到“数学好玩”,“学习有味”。“创新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实际,自主开发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本学习形成补充和拓展。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更要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读、感悟、领会和创新教材。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真正吃透了教材,备好了学生,才能有效地、真正地做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作者简介:自凤花,1973年10月出生,女,彝族,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南涧县示范小学,2008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曾多次在省级、州级、县级的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