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陈尤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子宫腺瘤样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陈尤海

陈尤海

陈尤海(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13)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1例位于子宫浆膜下,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光镜下,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间见大小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有的扩张成囊状,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n阳性,CEA、FⅧRAg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子宫肿瘤腺瘤样瘤病理学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腺瘤样瘤是好发于男女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女性通常见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但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不易诊断,往往是在因其他疾病切除子宫病理检查确诊。现我们对报道的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射洪县第二人民医院2002~2011年经病理检查确诊子宫腺瘤样瘤6例,全部病例均随访。

1.2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抗体选用PCK、Calretinin、EMA、Vimentin、CEA、FⅧRAg,购于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SP法,操作步骤按S-P即用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2结果

2.1临床资料6例患者年龄33~53岁,平均43岁。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4例单纯剔除,2例因其他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

2.2病理检查位于子宫浆膜下肿块1例,其余位于子宫肌壁间的5例中有3例靠近子宫浆膜并向浆膜突出。肿块均呈单个局灶性结节,0.8cm~5cm大小,与周围界限较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有的可见细小的裂隙。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间见大小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有的扩张成囊状,部分腔内见淡蓝染的物质;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有的细胞内可见空泡,核偏于一侧,呈印戒样。

2.3免疫组化6例中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n阳性,CEA、FⅧRAg阴性。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腺瘤样瘤的研究和相关文献报道的增多,对其认识及检出率也得到提高,特别是以前探讨较多的组织发生,经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肿瘤为间皮来源。

子宫腺瘤样瘤病理特征文献已有详细的描述[1-4],根据我们的观察并结合文献报道,笔者认为对子宫腺瘤样瘤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①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②可以发生在子宫肌层任何区域,但经常位于子宫浆膜层表面。③肿瘤可呈结节性或弥漫性,一般为单个结节。④直径大多在3cm以下。⑤肿瘤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呈单个散在或呈丛状排列,腔内大部分空虚,少数充盈淡蓝染的物质,有的腔扩张呈囊状。⑥腔内衬覆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少见,有的细胞内可见空泡,核偏于一侧,呈印戒样。⑦肿瘤间质为致密或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束。⑧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n阳性,CEA、FⅧRAg阴性。

在鉴别诊断上子宫腺瘤样瘤主要应与以下肿瘤鉴别:①淋巴管瘤:切面海绵状,质软,腔内可见淋巴细胞。免疫组化PCK、Calretinin阴性,FⅧRAg阳性。②腺癌:腺瘤样瘤的腺样结构穿插在平滑肌间似浸润性生长,尤其是当瘤细胞呈印戒样改变时,需要鉴别,但腺瘤样瘤瘤细胞无异型,核分裂象少见,且免疫组化CEA阴性。③其他肿瘤,如:上皮样平滑肌瘤、腺肌瘤、血管平滑肌瘤等,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可鉴别。

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变,需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对手术切除标本要做到仔细检查,每一个子宫结节及肌壁都必须取材。子宫腺瘤样瘤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转移风险。6例术后随访均健在,无复发、转移。

参考文献

[1]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2-234.

[2]朱力,李宝珠.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