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强化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强化护理分析

吴秀玲

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31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而有何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强化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强化护理;效果

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该病是我国家庭医疗负担的主要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居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它不仅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其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最终导致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患者肺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亦明显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不同疾病进而引起气道产生不可逆性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氧疗等治疗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系统合理的护理。对100例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强化护理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阻塞性肺病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69士1.71)岁;病程1-50年,平均病程(19.12士1.26)年;住院次数3一16次,平均住院次数(7.42士2.01)次;其中14例为单纯慢性支气管炎,21例为合并肺气肿,14例有伴肺心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并加以记录。调控好病房内的温湿度,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叮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运动量。仔细检查患者身上的气管插管是否妥善固定,有无移位现象,保证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顺畅,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通常是以与感染有关的现象和征兆作为主要的临床观察特征,最常见的就是发热。本次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都以高热为首发症状。所以,在护理这类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情况,必须每隔4h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把体温真实变化反映在体温单上,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进展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

心理护理,患者在活动方面有着一定的束缚及限制,再加上担心顶后,身心担负着非常大的痛苦,非常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诸如厌世、抑郁及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必要性、目的性和注意事项,耐性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切实的明确不良隋绪的影响,认真积极的对患者的思想、社会及家庭的关系进行协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

合理指导饮食,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合理指导日常饮食,若患者心功能良好,可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高蛋自、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多饮水,适时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若患者表现出心功能症状,则应指导患者严格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同时调整好输液速度。

健康宣教,护士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采用口头、书而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引导其认识并正确对待本病,配合治疗,掌握自护方法。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开始,贯穿住院全过程,出院时将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写成书而处方交于患者。[3]

1.3评价指标

住院患者满意厦:我院根据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自行设定,共20题,100分。内容如入院时护士是否热情接待并进行入院介绍,换液是否及时,静脉穿刺成功率如何,心口中最好和(或)最差的护士是哪位等。答案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患者及家属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答案。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肺功能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以(x士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检验。

2.结果

观察组25例通过护理干预,护理合格率为87.5%,患者满意度为95.0%(;对照组24例通过常规护理,护理合格率为67.5%,患者满意度为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其主要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包括白三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吸烟能诱导炎症并直接损害肺脏。冬季患病率上升,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是呼吸内科多发病、常见病。本病病程长,且往往呈现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住院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

本次研究发现,实施强化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杨晓丽.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干预浅议[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2).290-293.

[2]贾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61-1162.

[3]许家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6):5504-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