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探究

牟伦清黄吉金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课堂学习纪律管理是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考虑到是小学生存在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发展特征,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对当代小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课堂良好的学习纪律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现针对当代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作出剖析并提出以下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小学课堂学习纪律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学习纪律是教师科学管理、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师生良性互动的有机结合,是师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产物。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中存在一定约束性、标准性、自律性,同时课堂学习纪律也具有促进社会化,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稳定学生情绪,调控与监督学生,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

一、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存在相关问题

(一)课堂秩序混乱

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秩序混乱尤其体现在主学课以外的一些实践学科上,如科学、美术、音乐等,小学生往往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对相关课堂规则松懈。上课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上课时窃窃私语摇头晃脑,发言时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讨论时偏离内容无故离位,及相关课堂突发事件出现,同时受内外环境影响也会影响课堂秩序正常进行。

(二)小学生规则意识匮乏

规则意识从属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适用于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无规矩不方圆。小学生由于规则意识较弱,对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课堂行为中表现出言行不一,小学生对于课堂规则的理解停留在外部机械性服从。制定规则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停留在树立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上,而是与学生个体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学校中对于小学生的规则要求很多,大到《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到班规班约,大多学生并不知其中意义,介于服从和不服从中试探,又因为不同的个体差异而作出不同的课堂反应。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性,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教学。由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或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导致不当的课堂管理引起同学的排斥,或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认可老师教学风格无视课堂规则,使师生关系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师的课堂学习纪律管理。

二、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问题原因探究

(一)教师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缺乏科学性

首先,教师制定课堂规则不具民主性,制定规则专制独裁独立决定,学生对相关规则不理解其意反而引起逆反心理。其次教师没有在低年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教师课堂指令不具严肃性和威严。同时教师课堂管理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学习的注意与兴趣,最后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状况,教师运用不合理的表扬与惩罚不利于同学树立良好的是非观念。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个性差异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活跃时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小学生处在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很小的动静将会影响小学课堂学习纪律。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多以机械识记为主,在情感方面天真热烈明显,自尊心强决定了小学课堂学习纪律需要教师引导,师生共建。

(三)学校社会家庭环境影响

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秩序的管理,素质教育教育观和以人为本学生观是良好课堂学习纪律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师的情绪管理以及教学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表现。学校的物理环境如建筑风格、教师色彩。墙报标语、座位的编排等,以及心理环境课堂气氛、教师言行衣着等间接影响学生课堂纪律的遵守,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三、针对小学课堂学习纪律管理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积极、正向、有序的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以民主的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教师和同学充分讨论,教师试图引导读者理解其制定初衷,学生以积极配合形成良性课堂秩序。课堂规则应该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学生为主,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以适应良好课堂秩序建立的需要。例如:课堂作业规则制定,未及时完成的包括背诵等口头作业,每次每项扣1分。除特殊原因外。课堂作业字迹潦草明显应付的情况,每次每项扣1分。评改后的作业更正期限为当天,未及时更正的同学每次每项扣1分。评改作业,未按教师要求进行的,每次每项扣1分。如:优化设计的更正必须用蓝笔,作文的评改要求等。平时作业本子、练习册、书本出现拼写错误的情况,每次扣1分。因为平时要求不会的自行查字典。

(二)教师做“有效管理者”

教师要善于预防课堂纪律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变换活动,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合理组织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既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课堂学习纪律的有效策略之一。不留给学生多余的空闲时间,善于把管理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具备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四个特征有机结合。时刻倾听邻近控制的方式,在不打扰孩子的情况下在教室里走动,时常环顾教室以便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或行为,安排教室时运用“舞台情境”管理策略,合理分配调整学生座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适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或者树立榜样“谁坐得最端正,我看还有谁比他坐的更好。”其他学生自然就端正坐好了。再如,“同学们,老师要把这朵小红花奖给谁呀?”“对,老师要把它奖给于这位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奖给于这位同学?”“对,因为他坐的最好。”教师再根据情况适当地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

(三)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在课堂学习纪律管理中要把尊重学生人格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主体,尊重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不够自觉往往要加以控制才能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优良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律品质要用家长老师的外部监控与学生自我意识调控相结合,同时利用集体舆论导向以及班集体规范相约束,同时在教师外部监控时应避免应避免对学生使用体罚。

参考文献

[1]李明蔚.小学课堂纪律的分析及管理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2]马慧.课堂管理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作者简介:牟伦清(1997-)女,汉族,重庆市万州区,本科,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