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探析

喻津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二室天津300384

摘要:电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对电能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工具都需要电能支持,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能、机械设备等等。锂离子电池就是一种高性能电池,安全性好、电压高、可循环使用,且充电速度快,因此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鉴于锂离子电池应用如此广泛,加强对其生产质量的管理就非常重要。因为一旦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存在问题,就会使得锂离子电池自身存在缺陷,在使用时放电电流过大,导致电池内部过热,不仅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影响电子设备耐久性,更可能诱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有鉴于此,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管理措施

锂离子电池的发明,推动了电子产品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目前笔记本电脑,手机电池基本都使用锂离子电池,可见锂离子电池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但很多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短,甚至存在安全问题,生产质量令人堪忧。这和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有着直接关系。当前很多企业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对质量管理缺乏重视,缺失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展开有效管理,造成生产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应积极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控制。

一、锂离子电池特点

锂离子电池发明于一九七零年,其生产技术经过不断改善与改良,已非常成熟,是目前最好的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能与手机领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电池外壳。这种电池电能密度大,充电速度快,平均输出电压高,循环性好,使用寿命长,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并且不含有有毒物质,所产生的污染小,属于绿色环保电池。但当前市面上的一部分锂离子电池存在质量问题,存在“过放”、“过热”、“过载”现象,使用寿命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其安全指标,完全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

二、当前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生产质量管理,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解决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规划生产活动,使企业走向规范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实际上,当前很多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对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质量管理效能不能得到发挥,而且一些企业甚至没有构建相应质量监督职能部门,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没有制定详细管理工作计划,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非常随意,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问题。并且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多是临时抽调的非专业人员,对生产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并不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无法胜任岗位,缺乏工作经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效能发挥非常有效。另外,尤其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少制度约束,相关管理人员责任心缺乏,管理力度差,具体管理中管理目标模糊,管理手段粗放,不严谨、不科学。由于质量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生产人员也对生产质量缺乏重视,工作中马马虎虎,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造成生产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非常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势在必行。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放电性能方面

GB/T18287-2000规定:充满电的电池在(20±5)℃条件下,以0.2C5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放电时间不小于5h,1C5A电流放电时间不小于51min。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差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1)电芯原材料品质问题;2)工艺控制水平低,容量分拣不严格;3)电芯容量的余量不足;4)保护板充电保护电压设置过低。

(2)安全性能方面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时的安全性。经过十几年的反战,我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出现问题的测试项目主要有:过充电、不正常充电、重物撞击、挤压和燃烧。

(3)保护性能方面

由于电芯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因此锂离子电芯不能单独作电源使用,必须要有外围保护电路加以保护。我国有部分厂家在保护板的选用和设计上偷工减料或者保护板设计不合理,造成了成品电池出现安全隐患。

三、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当前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管理效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质量管理没有得到落实。高质量是企业生产的根本,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思路,提高对生产质量的重视,采取必要的质量管理措施。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

3.1规范生产质量管理

想要落实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力度,必须施行规范化的生产质量管理。企业自身必须提高重视,构建健全的生产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明确生产质量管理权责,利用专门的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开展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管理方向,规范管理流程,并对监督管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做到有据可查,弥补传统管理缺陷,提高所有生产人员对生产质量的重视,使所有生产人员都能对质量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自觉遵守生产规范。

3.2完善生产质量相关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管理力度和规范性,使生产质量管理走向规划化、制度化,必须制定完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相关工作人员行为,全面落实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制度制定中,要结合企业情况和生产情况,基于不同岗位,不同生产环节,合理明确工作流程和指标。此外,要保证制度的可行性,避免纸上谈兵,确保制度制定后能够有效实施。

3.3提供相关人员综合素质

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专业性,对相关人员能力有一定要求。倘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自身,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自然难以展开高质量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便无法保障生产质量,更不能有效发挥质量管理职能。因此,企业应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高质量人才是开展高质量工作的前提,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职业技能,使其满足岗位要求,为具体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锂离子电池属于绿色电池,在日常电子产品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这类电池性能好,安全性高。但近些年来,市场上频频爆出劣质锂离子电池新闻,使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非常担忧。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应积极针对当前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制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宇锋,张继东,费旭东,吴晓红,陈相.锂离子电池产业政策研究及检测标准分析[J].电池工业.2011(03)

[2]马学美,崔毅.动力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游经纬.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