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管理的几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对班级管理的几点探讨

聂永红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学生

作者简介:聂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陇西二中。

怎样当好班主任?班主任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在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这一课题,通过不断总结和摸索,逐渐形成了“关爱启动自信、赏识激发潜能”的班级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作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而不断思考和探索着。下面就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特殊周记”——让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搞好班级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特殊周记”成为笔者了解学生的最有效手段。特殊周记“特殊”不是周周写,具体什么时候写由班主任规定;学生也不准备固定的周记本,而是用活页纸,写好对折,用胶带封住,避免其他同学偷看,时间一般在周六布置下去,下一周周一由负责思想工作的团书记收交上来。每一次周记都有具体的目的:开学初自我介绍、学期末思想总结、月考后的反思、家长会前想给家长的心里话,你对班级的建议等等。如今年补习班组建完成,笔者马上布置周记:这次周记主要是把你介绍给班主任,目的是为了我们尽快互相熟悉,所以态度必须是真实和真诚的。周记反应的情况,笔者始料不及:“高考的失意”、“补习的无奈”、“父母离异”、“异性同学纠缠”、“学科不平衡产生的对某学科的畏惧”,“孤儿的无助”,“单亲的缺憾”……对于这些困惑,笔者及时“对症下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解决了思想问题,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笔者常给同学们在班会上说的两句话是:苦难有时是一笔财富;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身,但我们应努力改变自己的出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扭正航向,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让学生信任班主任,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育心理学》中把教师的理解分为“评价性理解”和“移情性理解”。前者“是指教师在考察学生时,预先用自己的框框给以相对评价(例如优点或缺点)借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以揭发和贬斥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后者“是指教师在考察学生时,并不是用主观预想的框框看待对方,而是以同情的态度体验学生本身的所感所想来达到理解的方法。教师在这种移情性的理解中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这样,学生便体会到,可以信任教师确能全面地把握他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移情性理解是更深一层的,能促进学生自发学习的要素,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笔者在关注学生情感的同时,也以一种客观的、设身处地的态度体验学生当时的所思所感。正是由于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学生则感觉到教师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着想,教育也就产生了效益。

有人曾经把心与心之间的路说成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但如果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真心、热心、信心、恒心去走的话,又何愁不能畅通无阻呢?

二、个别谈话——搭建起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常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学生的个别谈话还需技巧:

1.趁热打铁

当他们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一点进步时,笔者就和他(她)谈心,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再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即便是指出其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乐于接受。

2.适当冷却

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还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和完善的。

3.雪中送炭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我们班主任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他们进行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中送炭”,能使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班主任贴得更近,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就会十分明显。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三、严明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要靠制度来保障。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班级体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制度。特别是一个班级组建之初,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有章可循。制定班级制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本班实行值周班长负责制。值周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每周一人,班级一周的工作全部由值周班长来督促和落实,并写好《值周日记》,让同学轮流值周班长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平台,班级的荣誉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值周班长制也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做一周的班长,对学生与其说是一个尝试,倒不如说是一种考验。“这周我是值周班长,我只能做一周的班长,流动红旗能不能在我值周的时候获得,班级的荣誉不能坏在我手上。”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同学们做得格外认真,都想给别的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学生也从中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别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同学对集体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班级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责任感明显加强,班级良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逐渐形成班主任在和不在一个样,班主任工作也就轻松多了。魏书生的一句话让笔者豁然开朗,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管理班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较好地解决管理问题”,也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总结反思——使我不断成长

清华大学范庆桦教授说:你可以不喜欢学生,那是你个人感情的事;但你必须爱他们,这是职业要求。从这个角度,我们不爱学生,就是没有遵守职业道德。

笔者认为,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班主任,那他就是“问题班主任”,笔者经常反复问自己,“我是不是问题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教官式的以罚代教”、“泼妇式的心罚”、“奶奶式的爱而不教”、“阿姨式的虚假赞扬”?我是不是放弃了一个学生?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自己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教育质量,可能也会赢得荣誉,但这放弃的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笔者认为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任何时候不要把某一个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任何时候不要放弃某一个学生。

笔者在衡量自己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当你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是不是微笑的向你走来,学生是不是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谈心。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班主任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淡泊名利,一心育人;勤于反思,与时俱进;注重感化,以人为本,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也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变苦为乐。

班主任工作需要经验,但不能惟经验,经验毕竟是过去的真理,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袁运开.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2]陈震.班主任新思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二中

邮政编码:

ADiscussiononClassManagement

NieYonghong

Abstract:Howtoenterstudents’innerworld?Howtobuildthebridgeforstudentsandteachers?Howtoconstructaharmoniousclasscollective?Thispaperexpoundstheauthor’sworkforteachersinchargeofclassinclassmanagement.

Keywords:classmanagement;teachersinchargeofclass;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