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

张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210000)

一、什么是心理战

心理战,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从心理上打击敌方,从而取得战争胜利的作战方式。心理战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不是舶来品,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一个巧妙把控敌方心理,最终化险为夷的典型心理战战例。但第一次把心理战系统化、实体化,建构起现代心理战基本理论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军2003年版的《联合心理作战条令》中,对心理战有着如下定义:心理作战是指有计划地将将特定的信息和征兆传递给外国受众,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客观推理,最终影响外国政府、组织、集团和个人行为的行动。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纲要》则指出,心理战是根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和作战任务,运用特定信息和媒介,通过理性宣传、意志威慑和情感引导,对目标对象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促进政治、军事斗争目标实现的作战行动。

虽然两国对心理战的定义略有差别,但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几个共同点:1.心理战的主要武器是特定的信息和媒介;2.心理战的目标是人的心理和行为;3.心理战的目的是促进政治、军事斗争目标实现;4.心理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行动。在以上几个要点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战的目的,心理战必须为国家战略和军事行动决策服务,因此与联合作战配合运用,实现战争目标是心理战的应有之义。美军《联合心理作战条令》指出,心理作战行动为联合的和多国的常规与特种作战行动提供支援。这代表着美军自发展心理战起,就将其视为配合联合作战行动的有力武器,而近几十年来美军进行的数次联合作战行动也有力地证明了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心理战日渐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战虽然是“无形”的战争,但是将“无形”的心理战与“有形”的战争相结合,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战具有时空的非限制性,可以超越传统战争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在己方军队的作战范围之外对敌方造成隐性的杀伤。如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军在登陆作战前夕即通过媒体大肆渲染英军的战斗力,尤其是突出航母的威力与其装备的“鹞”式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并且还通过飞机空投宣传单,向岛上播放阿根廷民间音乐等手段,在岛上的阿根廷守军中造成了一定的厌战、畏战以及思乡的情绪,为英军最后登陆作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心理战具有作战领域的广泛性,心理战早已不仅仅是军事领域的专利,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宗教领域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犹太政治活动家亚伦•亚伦森利用奥斯曼土耳其叙利亚总督杰马勒帕夏发布的战前强制疏散平民的命令,炮制了许多犹太人在此过程中遭受残酷迫害的新闻,并向全世界广为传播,这些新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团体中产生了极大震动,促成了犹太人群体更进一步倒向协约国一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论调开始产生并逐渐扩散,对一战的战局以及二战后以色列犹太国的成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理战还具有作战对象的多元性,与传统战争仅针对作战人员进行的特点不同,心理战可以无差别、全方位地实施。既可以针对交战国的军队开展心理战,瓦解敌军斗志,削弱敌军士气,也可以针对交战国的民众开展心理战,摧毁民众的信心和参战热情。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采取进行空袭的心理威慑方法,为空袭行动大造舆论,在空袭前便将预定打击的目标、时间、强度、方法公诸于众,在南斯拉夫民众中营造恐惧感,同时在空袭开始后集中力量轰炸民用设施,导致民众断水断电,生活难以为继,作战意志被严重削弱,最终使南斯拉夫在军队几乎未受打击的情况下被迫投降。

现代战争中,心理战已经日益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能够用较小的代价达成战争目标,并具有灵活多样、隐蔽性好等多种优点,因此美军的心理战研究人员曾有“现代战争中,在心理战研究方面投入1美元的作用约等于在武器装备方面投入100美元”的言论。事实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只有生理上的消灭已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从达成战争目的来说,心理与生理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有时前者甚至比后者更重要。

三、重视心理战能力建设,制胜未来战场

(一)注重把握战场态势,灵活机动运用心理战术

心理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法,而是要根据不同作战对象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地运用心理战术。一是要灵活运用心理战方式,即在作战时首先要对作战条件,作战对象的文化传统、认知风格、典型心态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进而选择适合的作战方式。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正是利用了以色列人对赎罪日极其重视的心理,选择了在赎罪日——这一以色列全国放假、犹太教徒进行禁食的重要节日发动攻击,使以色列军队猝不及防,难以进行有效的战时动员,从而取得了先机。二是要注重将高技术手段与心理战术有机结合。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喊话、投放传单等心理战方式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因此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善于运用高技术手段开展心理作战,如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将心理战融于电子战、网络战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要注重全方位一体化的心理作战,单一的心理作战在如今的复杂战场环境下作用越来越有限,我们必须发展全方位、多样化、系列化、整体化的心理战法,形成更强大的心理攻势。在2011年北约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多国部队通过利用心理战飞机进行无线广播、向卡扎菲部队军官发送恐吓邮件和视频、在居民区和卡扎菲部队阵地上空散发传单、炮制卡扎菲之子已经被炸身亡的假新闻等多种手段,有效瓦解了卡扎菲部队的抵抗,动摇了民众对于卡扎菲政权的信心,为战争最后获得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加强心理教育训练,及时有效应对潜在威胁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对心理战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与以往的心理战相比具有了本质的非强制性、时空的非限制性、手段的多样性、领域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的特点,并且现代战争的杀伤手段更加多样,突发情况更多,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冲击力进一步增强。这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官兵的心理教育训练,增强心理攻防能力。一是要让官兵充分认识心理杀伤的影响,提高对敌方开展心理战的警惕性,心理战对军人的抵抗意志和战斗热情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必须使官兵充分了解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地位、作用、任务、内容、特点等,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敌可能对我实施的攻心行动,制订相应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运用一些心理战的典型战例对部队进行教育,提前对官兵进行心理战“免疫”。二是要培育官兵的心理防御能力,即在战场上遭遇敌方的心理战攻击时能够不慌不乱、有效应对。要针对战时残酷的环境,强化平时的适应性训练,把练兵场置于复杂环境下,结合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实际,在训练和演习中充分利用模拟训练,使官兵感受到“真枪实弹”的战斗氛围,增强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将心理攻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筑牢坚固思想防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反心战教育,砥砺官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军队的政治品格,增强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松驰官兵紧张心理、减轻心理压力,不断优化群体心理氛围,帮助官兵克服不良心理反应。

参考文献

[1]班定军,张思远.解析美军心理战的作用机理[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11(06):119-120.

[2]陈冲.以“三个训练”提高心战能力[N].人民武警报,2017-09-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