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王汉兴

丘北县人民医院云南文山州663200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在2016年10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期间选取2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存在伤口感染)、对照组(无伤口感染),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病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放置引流管、切口类型等资料。结果:观察组病程>24小时率(85.00%)、探查切口率(74.00%)、手术时间>1小时率(87.00%)、留置引流管率(68.00%)、坏疽穿孔性率(56.00%)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病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病理类型均可导致伤口感染。结论:导致阑尾炎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包括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

阑尾炎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呈上升趋势,具有预后差、发生率高、发病急骤等特点,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其能够及时切除病变组织,从而控制病情恶化,但术后容易诱发较多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伤口感染,对此还需加强临床探索[1]。而本文旨在探索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如下文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阑尾炎手术患者(200例),均在2016年10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期间收治。102例为男性,9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5.86±4.32)岁,平均病程(2.54±1.75)天;疾病类型:38例为坏疽阑尾,62例为化脓阑尾,100例为单纯性。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低热、呕吐、恶心、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经体查,可发现右下腹麦氏点反跳痛和压痛,经血常规检查,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增高和白细胞总数增高;(2)患者存在弥漫性腹膜炎体征;(3)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

1.2方法

检查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程记录、病史,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现象。感染标准:存在脓性渗出物,切口处存在疼痛、红肿症状,且在拆除线后,可发现脓液从切口溢出。根据患者感染症状,分为切口感染(观察组;n=100)和无切口感染(对照组;n=100)。随后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器械消毒方式、手术室环境、切口保护、阑尾病理改变、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时机、合并基础病情况、体重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分析切口感染因素。

分析患者Logistic多元回归。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病程>24小时率、探查切口率、手术时间>1小时、留置引流管率、坏疽穿孔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阑尾炎手术在外科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医疗和器械技术的改善,已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随着研究增多,可发现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伤口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还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此开始广泛引起学者重视[2]。分析本次实验结果,可发现病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病理类型均可导致伤口感染,主要是由于手术时间的延长,可增加组织、器官暴露时间,进而增加感染几率,同时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侵袭情况下,可导致抵抗力下降,进而加重组织损伤,导致黏附细菌的侵入,最终诱发伤口感染,同时有报道发现,年龄越大,感染几率越大,但此类说法未得到统一验证[3]。

为了降低伤口感染率,还需加强以下几点的预防:(1)术前做好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排选,且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方法,控制手术时间,从而减少组织暴露时间,同时在围手术期间,还需合理规范患者饮食规律,控制体重,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2)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诊断工作,从而尽早发现,利于临床处理,在切口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麦氏切口,从而利于术野的暴露,方便冲洗、止血、手术等操作,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还需首选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4]。

总而言之,病程、病理类型、是否放置引流管、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均可阑尾炎手术出现切口感染,对此还需加强临床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戚学荣.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2(5):136-137.

[2]徐邦民.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10.

[3]陈文斌.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294-3296.

[4]殷陶.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