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探究

/ 2

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探究

李冬梅

北安市林业和草原局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环境污染以及破坏问题却呈现出日渐严重的趋势。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在生态系统中,森林植被始终占据核心与基础位置,在调节局部气候以及净化空气方面,森林植被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我们可从绿化造林着手,实现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利用科学合理的绿化造林措施,实现对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缓解。

一、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现阶段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对古树资源保护意识不够。古树资源作为珍稀资源,对绿化造林树种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对古树资源破坏的现象,不利于绿化造林工作的有效进展;现有的林分结构稳定性不足。该省虽林业种类齐全,但是树种分布不合理,且经常遭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其林分结构不稳定,生态效益有限。

二、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1.防治水土流失

在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过程当中,可对多种方法进行使用,现阶段最为普遍的就是绿化造林,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绿化造林的作用,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治理。我国绿化造林工程始终面临植被覆盖率较低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在雨季的影响之下,雨水流入到地表径流之后,会对大量的泥沙以及沉积物进行携带,最终直接危害到农田以及现有植被。根系较为发达是林木的明显特征,在保护周围土壤时的作用相当强大,尤其是可借助自身根系实现对周围水分的有效补充,最终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与统计可以发现,每667㎡的林地可实现对高达25吨水源的储存,这是科学对比无植被覆盖以及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后所获取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给予绿化造林工作应有的重视,结合实际科学应用绿化造林的作用与价值。

2.防治土地沙漠化,缓解区域气候

土地沙漠化是危害生态系统平衡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在受其影响。其主要诱因为无节制的砍伐树木或过度放牧,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几乎每个区域都受到其威胁。绿化造林是改善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其有利于形成防风固沙带,对气流起到一定的阻拦作用,在此基础上减弱风力。同时,绿化造林能够缓解区域气候条件。一方面,绿化造林能够通过有效的森林植被覆盖,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其综合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净化空气

绿色植被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并且其对有毒有害气体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刘星的研究中指出,柳杉林二氧化碳年吸附量可达600-650t/hm2;银桦林氟化氢年吸附量为12.1kg/hm2;槐树林的氯气年吸附量可达43kg/hm2。由此可见,森林对净化空气的作用之显著。其净化空气的具体机制如下:树木利用其累计与吸收功能,阻挡或吸附空气中有害分子,进而对空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使本已被污染的空气实现清洁转化,降低其含有的有害物质。

三、绿化造林的有效措施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树种

绿化造林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措施的利用,根据地理地貌特征,结合相应的气候特征,在切实了解土壤类型、气温降水条件和地貌形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绿化造林,以此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环保价值。

(1)山地造林树种的选择

以乡土树种,古树树种为主,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针叶树种,建设混交林。其中,适宜印江县的针叶树种有柏木、马尾松等。

(2)村寨绿化树种的选择

其选择原则基于观赏性好和管理粗放两点,前者要求树形端正且分支点较高,后者要求抗病能力强且对水、肥等育后管理要求较低。

(3)城镇绿化树种的选择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并结合其后期抚育能力较强的特点,可选择无毒、无刺,且花期较长的树种,例如香樟、枫香、女贞等树种。

2.人工造林与天然再生相结合的措施

在进行绿化造林的过程中,要采取人工造林与天然再生相结合的措施,以此提高绿化造林的可行性。例如一般选取山坡的中下部,其岩石具有一定的倾斜程度,同时具备较好的水热条件。在绿化造林过程中秉承"不烧山、不全砍,人工天然相结合"的原则,种苗以容器苗或者切根苗为主,每亩地栽种80-140株种苗为宜,树苗选择以任豆树或者妈桑为主。在栽种过程中,加强表土的汇集,图层深度尽量增加,且洞穴外部用枯叶覆盖。同时,栽种第一年不进行相关抚育措施,从第二年开始,连续3-5年开展有效的抚育措施。

3.实施合理的抚育管理措施

林木栽种后需要修正一年后在进行相关抚育工作外,其他地区绿化造林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抚育管理,以此提高林木成活率及成长效果。其具体措施如下:需除草。在幼苗周围100cm范围内进行铲除杂草和松土工作,以此保证幼苗能够吸收充足阳光和水分。其除草频率以第1-3年,4-5次/年,地4-6年,2-3次/年,以后逐年递减为宜;施肥。在造林后即刻使用长效肥,以后每年除草过程中进行施肥;灌溉。为了降低由于地形等因素造成的灌溉困难,可利用保水剂缓解相关难题,在林木根部填埋保水剂,以此为其提供成长所需充足水分。

结语:在不断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进一步明确绿化造林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所起到的价值,对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最终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强化,进而促使森林植被覆盖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尤其是在选择森林物种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条件,其中主要涉及到地形地貌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集约化发展绿化造林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强.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3(30):258-258.

[2]李志涛.浅谈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J].科学中国人,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