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活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情境”活课堂

梁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2566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得很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打造快乐、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情境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指导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要更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真正地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是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手段,良好的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和兴趣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网聊天或是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教学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形式单一沉闷,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有效的情境导入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编辑数字声音”这一课时,我先与学生们一起聆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感受文艺作品的韵律美,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自己的配乐朗诵”。我发现学生有了好的作品,就推荐给学校广播站。这样一来,学生们跃跃欲试,热情高涨。我趁机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先让学生录制自己的声音,再让他们录制自己喜欢的铃声背景音乐,最后将两种声音混合起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学生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到计算机以后欢呼雀跃,我看到此情此景也备受感染。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问题在什么环境下提出,直接关系到问题的应用效果,干巴巴的问题肯定不如生动的问题更有吸引力。初中信息技术的问题情境应用空间有无限可能性,实践证明,我们可以采取创设游戏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设疑问题情境、故事问题情境等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在学习Excel应用软件时,我用了数据搜集的方法让学生去熟悉此软件并能做简单的操作。在有了之前学习软件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财务状况分析表》,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财务,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用了二个星期的时间关注并统计自己的生活财务收入和消费支出,从餐饮、乘车、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其他方面的费用制作了财务支出登记表,从父母给的生活费用、学校的奖励等方面认真地制作财务收入登记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用图表的方法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出自己收支是否平衡。教材上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之前所学的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插入图片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还有的同学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分析哪里是该花的、哪里是可以省的,为自己日后花费做了敲了警钟。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涉及到Excel软件的综合应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深入地掌握了Excel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了主动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任务情境,激励学生动手

任务驱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创设任务情境,能驱动学生求知欲望,体现学生的自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创建高级动画》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制作生日贺卡”的任务。任务从“制作生日蛋糕出现、火柴点燃、星星滑落、制作贺词、循环播放背景音乐”这几个方面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并巩固了创建相册、妙用触发器、卷轴路径、落叶逻辑、汉字书写顺序、透视图片、翻页、滚动文字、动画表、胶片效果、倒计时等这些动画处理的方法。每个小组的学生各司其职,各自分配任务,加强了交流与探讨,提升了其实践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四、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程强调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评价要有效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评价应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无限的生活情境中,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生活化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打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