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课堂插上自主高效的翅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给历史课堂插上自主高效的翅膀

马文英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六中学马文英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24-01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我校参与了我县正在进行的“生命化课堂”的四步探究教学法,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了此法,四步探究中最关键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困惑、有反思、也有一定的收获。

情况一:

在最初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学生依然自行其事,没有参与讨论;有些组分工不明确,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课堂效率低,到了下课的时间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不断进行反思:如何踏实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教师如何教给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我校在教学中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分组,班主任老师在分组的时候已经尽可能地均衡各组的水平,给每个小组分为1、2、3、4号学生,重新分组需要各科老师共同研讨、决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做出了如下调整,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合理分工,明确合作的方法。在讨论问题时,我规定:1号同学尽量不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2、3、4号学生优先发言,1号学生则负责整理、归类、记录。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的任务则主要由2、3号学生担任。在2、3、4号学生都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再由1号学生出面解决问题。有了明确的分工,课堂上互相推诿、说闲话的情况少了许多,换来的则是课堂效率的提高。落实知识点时,在1号同学总负责的基础上,分别将1号与4号、2号与3号同学结对子,将4人小组再细分成2人小组,由1、2号同学先背需要掌握的知识,3、4号同学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结合课本找出1、2号同学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趁机熟悉、巩固该知识点,1、2号学生较3、4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强,可以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我希望用这种结合方法,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争取一次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2、加大对学生合作的研备,参与合作。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我在备课时除备教材、教法外,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契机,预料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应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全员参与除生生互动也应包括教师参与,所以,在课堂中我自己也参与到某一小组或某几个小组中,与他们的成员共同讨论,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己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也有了一定提高。

情况二:

最初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每节课都利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进行。但感觉很多时候,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学生则趁机开始了玩耍……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那么,哪类教学内容适用合作学习?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

在以后的集体备课及与其他学校历史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的进行探讨,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因此,我调整了自己的观念,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学习“澶渊之盟”时,“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对单个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将这部分内容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给出提示:要从辽、北宋、整个中华民族三个角度考虑问题。在我的提示下,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比较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再让学生掌握,难度就降低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慢慢的学生还学会了如何自己提出问题,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预想的效果。课堂中的“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老师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如: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因为涉及的政权比较多,我首先提醒学生掌握一个政权的建立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而经过半年多的历史学习,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应从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三个方面着手,所以,很轻松的做了回答,然后,我才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快速通读课文,将本课所涉及的所有政权建立的相关信息整理成表格,并注明这些政权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的。这样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齐心协力,很快各小组分别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

总之,在充满激烈竞争的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努力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指导、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不断总结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