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定向培养成效

/ 2

试论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定向培养成效

黄光生钟志宏李小波

黄光生钟志宏李小波

[摘要]为了解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定向培养模式的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比较工作单位对订单式与非订单医学毕业生在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安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订单式农村医学毕业生在以上各方面均优于非订单毕业生,较好地达到了基层农村医疗卫生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目标。

[关键词]医学人才定向订单成效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赣南医学院积极进行探索,于2006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定向培养,分三年为赣州市基层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和超声诊断医学生300名。今年,2006-2008级三届学生已全部定向就业。为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全面评价订单式定向培养模式的成效,课题组对接收我校订单式毕业生的赣州市6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调查走访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根据分配结果,我校三届订单式定向培养医学毕业生分别安排在赣州市90个乡镇卫生院工作。本次调查利用自制《赣州市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调查表》,对其中的60个进行实地走访或函调。通过问卷分别对我校61名订单式定向医学毕业生和65名非订单式医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选取标准:订单毕业生为我校2006-2007年级订单式全科医学或超声医学专业毕业生,因2008级订单生尚未全部确定工作单位或尚无较深工作体会,故本次调查对象中未予包含。对照样本非订单生选取学历为大专层次,2009-2010年江西省内高校医学毕业生。

把问卷表中观测指标进行数据编码,把选项“优、良、中、差”赋值为“4、3、2、1”。将所得数据在Microsoftoffice2003Excel中建立数据库,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forWindows14.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非参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χ2检验和非参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2.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观察了解订单式医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工作态度、学习动力、安心程度等内容。二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即乡镇卫生院对订单毕业生和非订单毕业生在工作表现、工作质量等毕业生培养质量方面的评价差异。在工作表现方面观测指标有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学习主动性、参加文体活动、人际关系和工作安心程度等,工作能力方面观测指标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外语、计算机等。通过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来评价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定向培养的成效。

3.结果

本次调查中共走访乡镇卫生院36个,函调24个。向用人单位发放《赣州市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调查表》130份,回收126份,其中评价订单式毕业生问卷61份,评价非订单式毕业生问卷65份。

在工作表现指标中,两类毕业生在工作态度和安心程度两个观测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工作安心程度做频数分布表显示订单式优良率高于非订单式,其余六项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类差异指标数值见表1、表2。

表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态度评价(%)

n

Z

P

订单式

61

20(32.8)

34(55.7)

7(11.5)

0(0.0)

-2.569

0.010

非订单式

65

8(12.3)

45(69.2)

12(18.5)

0(0.0)

表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安心程度评价(%)

n

Z

P

订单式

61

4(6.6)

41(67.2)

16(26.2)

0(0.0)

-2.949

0.003

非订单式

65

2(3.1)

31(47.7)

25(38.5)

7(10.8)

在工作能力指标中,基本技能做频数分布表显示订单式优良率高于非订单式,两类毕业生在工作基本技能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几项无统计学差异。指标数值见表3。

表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技能评价(%)

n

Z

P

订单式

61

17(27.9)

34(55.7)

10(16.4)

0(0.0)

-2.378

0.017

非订单式

65

4(6.2)

48(73.8)

13(20.0)

0(0.0)

4.总结与讨论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结合调研期间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方面的深入访谈,订单式定向培养的农村医学人才在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尤其是安心基层方面明显优于非订单生,订单式定向培养模式是加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达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在两类毕业生在工作表现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订单生在入学前签订就业协议和毕业后的编制内定向分配,使其主观方面避免了择业的困惑和茫然,客观方面失去了协议期内辞职、辞聘等选择,所以,虽然基层卫生院的工作待遇、环境和文化生活较差,但他们只能通过出色的工作来谋求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改善。而按照现行大部分卫生单位逢进必考的政策,非订单生较难一毕业便获得人事编制,就算取得编制,但囿于基层的文化生活和工作待遇,也普遍存在离职倾向而产生在工作态度和安心程度上的差异。

两类毕业生在工作能力上存在差异,主要与订单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明确,早期接触临床,并定向安排在订单地县级医院实习有关。而非订单生毕业后面临参加专升本、公务员、研究生和卫生系统编制考试等多种选择,而且分布在各级医院进行实习,不能象订单生那样全心投入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但这种差异与选择样本工作经历都只有一、二年时间,专业选择尚未深入有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这种差异可能将逐渐消失。

通过调查研究,虽然我们得出了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相对于非订单式培养的优越性,但通过数据整理和访谈,我们也发现尚有一部分订单生对基层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是不满的,他们的安心程度是不够的。研究数据表明,较低层次的物质需求仍旧是影响卫生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原因,理想的收入是医生的主要工作满意感来源[[[]DavidSpurgeon.Medicine,theunhappyprofession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2003(168):75]]。因为服务协议的签订以及毁约成本的存在,使他们被动地安心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李海澈.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法律探究[J].高教探索,2008,26(20).]]。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短缺还是明显的,要真正解决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很多配套政策支持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魏珂.“三农”问题视角下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路径与政策建议[D].2008.]]。从政府角度看,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支持医学院校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编制管理[[[]BatjerJD.The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me.ClinLabHaematol1990;12(1):135—138]]。二是要加大对毕业生的支持,为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曲波.发挥医学教育在培养农村适用型卫生人才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从学校的角度看,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学科互补优势,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及“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按需教育,加强基层和社区实践环节的教育培训,真正为基层提供合格的全科型医学人才[[[]张国立,邱伟,刘影等.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63]]。

本课题不足之处是调查样本只有2006-2007年级两届毕业生,样本量不大,且因毕业生工作年限较短,工作体会和服务期满后个人发展方向缺乏数据,未能使研究继续深入,还需要在以后继续跟踪了解,并通过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数据来评价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成效。必须坚持从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有关教育质量反馈信息,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邮编:341000

(责任编辑刘华山)

本文系2010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编号03-114-137),2011年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编号JXJG-11-12-2)。]]。

注:[]DavidSpurgeon.Medicine,theunhappyprofession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2003(168):75

[]李海澈.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法律探究[J].高教探索,2008,26(20).

[]魏珂.“三农”问题视角下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路径与政策建议[D].2008.

[]BatjerJD.The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me.ClinLabHaematol1990;12(1):135—138

[]曲波.发挥医学教育在培养农村适用型卫生人才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

[]张国立,邱伟,刘影等.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63

[]中华人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邮编:341000

(责任编辑刘华山)

本文系2010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编号03-114-137),2011年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编号JXJG-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