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

胡学全

胡学全福建省永泰第三中学350708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生物学学习的现状是: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尤其忽视了探究知识的来源、对课本或权威提出质疑。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格格不入,大大约束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批评性思维就是对所看到、听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在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现代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指导,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勇于创见,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中,可借鉴生物学史为例。如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诞生,是其怀疑上帝创造万物说的研究成果。再有,19世纪初,遗传学巨匠孟德尔的理论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家所熟知,但在当今同样被人们尊为遗传学大师的摩尔根看来,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有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摩尔根列举出一些动物以及一些植物的栽培实验来说明后代的性状常常介于双亲之间:从整体上看后代总是既像父方又像母方。正是摩尔根对孟德尔理论的质疑促成他继续对遗传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揭示了遗传学的第三个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与众不同的个人想法、有主见的人。很显然,达尔文、摩尔根等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还有敢于质疑权威的思维品质。

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即使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存在不足甚至失误。如在《基因的表达》中描述的“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到底是以整条链,还是以其中的结构基因的一段为模板,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出自己的见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35页图表中提到:“仓鼠卵细胞的分裂间期为11.6h,分裂期为0.8h。”可引导学生质疑:卵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周期?若有,到底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其分裂的子代细胞叫什么?通过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引态应轻松自然,尤其是不可眼神涣散、眼睛到处乱瞟,应跟随文本内容,或凝视,或扫视,以期与听众交流;动作应大方得体,举手投足应与文本保持一致,不可忽放忽收。平时可对着镜子练习,自查自纠。最好是使用摄像工具拍下来,这样一来表情、神态、动作可综合检查,尤其是眼神不像照镜子时受到影响。

6、配乐。

配乐一般使用纯音乐,不带人声,与文本相契合。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1、改变读书的单一模式。

①早读可沿用过去的全班齐读;也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也可学生各自诵读,不求整齐,但求有感情。古诗文强调学生读慢些。教师应巡堂做好督促和检查。

②利用从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三分钟,让学生读书,形成课前三分钟诵读的习惯。

2、在班级中设置诵读小组。

这样便于在课堂诵读时能快速地组成团队,或分角色诵读,或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诵读PK,更可推举组中合适的同学进行课堂诵读。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小组不断更换被推举的同学,争取一学期里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表现一次。

3、开至少两节系统的诵读教学课。

教学内容以前文第二部分为主,也可以将诵读方法融会贯通到各课的教学中,以课文作为诵读方法的实例。

4、关注诵读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由学生范读,起到培养和榜样作用。

一般来说,在一段时间的诵读学习后,一个班中能涌现出几个诵读领悟能力较高、诵读较好的学生,这时由这些学生来范读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的进取心。要注意的是,要不断更换范读的学生,一些能力不是最强但是进步较大的学生也应当让他们在课堂上范读。

5、举行一些与诵读相关的比赛。

可在课上进行小型的比赛,让两个学生都读相同的内容,再让其他学生来评点;也可在年级、全校中举行大型的诵读比赛,安排学生评委评选优秀作品。

6、组织欣赏一些名家诵读的音频、视频。

可精选一些名家诵读的音频、视频,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的诵读方法进行评点,让学生不仅能诵读,还能鉴赏诵读。

诵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诵读教学方法的具体研究实在不多。笔者根据八年来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进行诵读教学的经验,浅谈了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能够弥漫着越来越美妙的诵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