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孙海军

孙海军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情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使之克服思维障碍,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吃透教材改革教法思维训练情感教学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变革,对新一代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轰轰烈烈搞改革,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这就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本人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这里我仅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点滴尝试。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多问”

数学不仅仅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能“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创新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多问”呢?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提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论,耐心地帮其分析,解疑。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教材提问题,要想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必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对数定义:如果:ab=N(a>0,a≠1)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这里为什么a>O且不等于l?为什么a0=1中a≠O?等等。这些本是教学中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要逐步转为学生能自己提的问题,每学一章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每讲一节内容,要求学生提出至少五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师在上课前要精通每一节课的内容,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教法,抓住关键,同时了解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上课时居高临下,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应付自如。

二、改革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根据课型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凡新授课应把单纯传授知识变为“设计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新奇,调动了学生求知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引进思维训练,培养能力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只要抓住该学段的教学,对于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成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情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使之克服思维障碍,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四、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过去的强迫学生学习变为学生的迫切要求学习。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有的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生讲硬灌,对学生强制学习,采取一些错误手段,如有的教师设置题海战术,若不按时完成则惩罚,

更有甚者强制学生死背数字定义,定理,公式等。所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厌恶数学,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注重了情感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学习程度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对待,尤其是对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勤关怀,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教学文艺活动,根据学习情况,每班均匀分成5或?组,每组都按学习成绩顺序编号,每次活动设置必答题、抢答题、抽题板演等,正确者每次得10分,错误者不得分并罚唱一支歌后再找本组同学指导做出,然后给该组加5分,最后以各组总分多少决胜负,并将优胜小红旗奖给前三名小组。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巩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每一个教学班都存在上中下三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所差异。故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全面兼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在课外组织了数学活动。这一举动既满足了上游学生,又促进了中游学生,而且还带动了下游学生的学习劲头。当然这种活动

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举行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竞赛、辅导等活动。这样大大满足了上游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激发了中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班级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使下游学生自己从上游生中确定帮助对象,确定互帮互学的奋斗目标,成绩优秀者作为年终评优和奖励的对象。实行这一措施,明显的带动了下游学生,开展了积极进步不甘心落后的学习热潮。

六、回收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对于一堂课授课是否成功,或某—;个知识点讲解是否圆满,是否出现了知识遗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及时回收教学效果,以便随时调节教学。回收的方法很多,如课堂提问、板演、举行小测验及课后调查等。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除了上级组织的统考外学校不再进行大型考试,可不定期地组织三五人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测一至二道题目,由此达到回收教学信息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教学效果信息回收上来,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可认真研究教学中的长处及不足,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教学,以弥补教学中之不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扭转了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不良倾向。

总之,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大胆尝试,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乡普明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