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

王开文

王开文(重庆大足区石马中学重庆大足436362)

【摘要】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工作、学习好的重要保证,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课本中有关这样的事例是非常多的: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李自成进京,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烈火烧身的邱少云等,都是很好教材,对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增强法制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纪律教育

1.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的必要性

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纪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由纪律到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历史教学工作,宗旨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意在使学生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的、自觉的一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一种纪律观念。纪律是学校教育的最有效的保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保证,纪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纪律观念,使他们健康成长。

2.纪律的内涵

纪律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纪律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那么,它就必然带有强制性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①纪律是指惩罚;②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手段;③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3.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3.1古代史上纪律严明的军队及教育意义;纪律是学习成功、事业胜利的保证。但是通过历史教学,进行纪律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一般在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根据我们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应该纠正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还是占一定份量的。例如古代史上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岳家军多次取得光辉战果;再如李自成起义军在向北京进军途中,宣布了“三年不征,一民不杀”等一系列保护人民的措施,并严格农民军的纪律,禁止私藏金银、占住民屋,终于胜利进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由此看出,严格的军纪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就充分说明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纪律意识,树立纪律观念。

3.2近现代史上纪律严明的军队及教育意义;在近代史上戚继光在义乌组织了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体的新军,他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军事条令和条例,用来训练和管理这支军队,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要求每一个士兵,多次打败倭寇,直至消灭倭寇。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教育来进行纪律教育:一方面要热情称颂工农红军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按党的指示执行任务,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重重封锁,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和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军心涣散,纪律不严,内部不团结,最后注定要失败。这就有力地说明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是胜利的保证。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纪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遵守纪律。

3.3教学中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及教育意义;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恰当地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在讲到太平天国失败是定都天京后,纪律松弛,内部不团结,官吏腐化等原因,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最终失败,这就可以联系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贪污腐化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比如历史教材中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高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的犯罪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惩治,这些违法分子,那将会亡党亡国,从而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也要联系现实在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给社会、给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比如现在犯罪低龄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要求不严,纪律观念淡漠造成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3.4历史教学中要注重生动形象及教育意义;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历史事实的细节描述。历史本身是具体生动,有血,有肉的,但限于条件,书本中多是抽象概括的总结,缺乏具体细节的描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忠于”教材,照本宣科,就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目的。如“抗美援朝中的英雄邱少云”的故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典型的史实。而教材中只是略作提示,如不加以描述,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就要详细地描述整个事件的经过,突出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在他身边就有水坑,只要打一个滚就没有事了。但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通过描述,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严守纪律,从而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是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

4.历史教学中加强纪律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何行何业,都将纪律、规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师出以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们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该向学生讲明白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懂得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守法守规的习惯,最终养成自律的习惯。也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改变我们的校风、学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