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思考

李晓峰

(朱君小学,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621100)

摘要: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教学反馈。如何发挥作业批改的有效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作业;批改;评语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评价并不只是阶段性考试,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而平时的评价就在于作业,在于作业批改。作业和作业批改是常态的,几乎天天在进行的,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批改作业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那是一项常规工作,一项天天在进行的工作,一项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当然,也有老师探讨了批改作业的方式。比如,当堂抽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小组批改等等。这些方式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都是“√”“×”加分数的模式,没有摆脱它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批改作业,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应该改变一下传统的“√”“×”加分数的批改方式: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语文中作文评阅最常见的是分数加评语,而评语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的优劣之处,问题所在,以便以后克服改正。所以我认为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进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好方式,它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引导其思路与方向,重点在于沟通与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问题是什么”、“你要干什么”、“知道些什么”、“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上是向学生指出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并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并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当然,批改时写评语要注意,评语要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了激励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切莫随意,形式化,这样反而会伤学生的自尊心的。

二、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百分制或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可用A、B、C等来表示。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有自己特有的见解。

三、画卡通图、笑脸图

有老师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最后画一个笑脸,或画一个表情,或画一个卡通图,深得孩子的喜欢。它符合小孩子的心理,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当要求家长批改

虽然有家长抱怨,老师把作业批改的事情转嫁到家长身上,是老师偷懒,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家长本身工作就累,还要辅导学生,不公平。实际上,家长适当的参与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与孩子交流沟通,拉近与孩子的情感。

五、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作业分数、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如:在比较大小时,有一个学生所有填“〈”“〉”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的,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相反,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

六、适当一题多评。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和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分数与等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例如:“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