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题目,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用好题目,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王秀芹

河北省邢台市二十五中附属小学王秀芹

课文的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中心,有的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文的题目,就可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少走不少的弯路,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利用三篇课文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课文题目来达到教学目的的。

《四个人和一个箱子》课堂实录(部分):老师板书题目《四个人和一只箱子》。读课文三遍后(自由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师: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这四个人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看看这是四个怎样的人。生:这是四个守诺言的人(我们答应过他)。生:这是四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回去)。生:这是四个爱财的人(我能保证你们能得到丰厚的报酬)。生:这是四个团结一致的人。师:有不同意见吗?生:这是有过怀疑同伴,有过分歧,甚至争执、动武,但最终团结一致的四个人。师:何以见得?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然而比沉默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的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对丛林和死亡的恐惧,甚至对同伴的怀疑。师:请同学们反反复复读一读这一句话,试一试看能否四人为一小组互相配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七八分钟后)生1:抬着这个箱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丛林。我想家了,真后悔离开他们,咱把它扔了吧。生2:不行,麦克,难道你忘了对格拉夫的承诺。生3:是啊,我们答应了格拉夫要一起把这个箱子搬出去的。生4:对,走出丛林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报酬。生1:可是我害怕,我已经用尽了力气。我不能为了丰厚的报酬把命丢在这里吧。你们不走,我自己走。生2:麦克,看看路边这些孤身旅人的白骨吧,你离开我们,一个人能安全走出去吗?我们向格拉夫发过誓,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诺言,一起走出去。生3:是啊,我们绝不能分开。生4:对,麦克,要相信我们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走出去。(这里有一些同学七嘴八舌的补充,与以上同学的发言大同小异)师:这四个人在丛林中遇到了饥饿、困乏、恐惧等困难,但他们最终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团结一致走出了这片危难重重的丛林。生:这是一支拯救了这四个人生命的箱子。(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东西。)生:这是一支鞭策着四个人不断向前走的箱子。这是一支当这四个人想要各奔东西是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的箱子。生:这只箱子是她们四个人的精神支柱。(同上)生:从这只箱子我们可以看出格拉夫的聪明,这是一支写着格拉夫智慧的箱子。小结:课文借助题目被同学们分析到这里,道理就在同学们的心中了,课也就可以结束了。

《米芾学书》课堂实录(部分):在学生读了三遍课文后,老师要求用笔画出课文中写米芾学书的句子,并请三位同学把找到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淤米芾学字三年,不知写了多少张纸,可是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于米芾按原来的办法,照着字帖,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当见面礼送给秀才看。盂他再也不敢轻易下手,只是在那里认真的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顺。老师指着第一句话问:“请评价一下米芾学书。”生:他很用功,写的纸都数不清,坚持了三年时间,很了不起。可是学的字只是平平常常,不咋的。师:平平常常的字是什么样的字?生: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没有观赏的价值,没有比别人更好的地方,也就是没啥特别的超过别人的地方。三年的练习没效果。老师指着第二句话让同学们评价。孩子们又说:写了一个晚上,写了一沓子不容易,但字还是平平常常。老师又指着第三句话让同学们读后评价。生:这次可不像上两次,从清早到上午一个字都没敢写。不敢轻易下笔了,认真的琢磨字帖上每个字的间架笔顺,琢磨完了,还要在书案上写一写,写的时候还要想着刚才琢磨的间架笔画。写出来的字和书上的一模一样。师:请同学们把这三次学书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写字不认真琢磨、不仔细想,就轻易下笔是写不好字的。写字光靠时间长是写不好的,要仔细琢磨每个字的间架和结构。做事要有恒心,没有恒心和坚持,米芾可能早就放弃了,也就不会成为宋朝著名的书画家。(做事要用心,要坚持不懈的道理到此学生自己弄明白了)

《瘸蝉》课堂实录(部分):学生熟读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蝉瘸的句子并读一读。生画“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占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起来左摇右晃,及其笨拙。”师:“怎么瘸的?”生:“苏格拉底帮忙弄的。”师:如何帮的?生读: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以及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师:同学们读懂了什么?生:苏格拉底很用心。生:苏格拉底没有给虫造成一点创伤,一定用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的劲。师:结果呢?(瘸了)师: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做?生读:虫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师:同学们读懂了什么?生:虫蜕壳很痛苦,虫蜕壳备受煎熬,真是惨不忍睹。师:结果呢?生:展开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师:对照着两种结果,明白了什么?生:好心办成了坏事,真是无知啊,人类!我们一定要遵循生物的生存规律,难道《自然之道》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吗!煎熬之后的重生是美丽的。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课文理解到这里,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聪明的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来突破教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三例都是根据课文题目追问,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