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专利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2

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专利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杨建平江伟杨永红通讯作者

杨建平江伟杨永红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402160

【摘要】针对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申报专利现状,在阐述其申报专利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其专利申报能力培养途径以及获取专利能力培养方法,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利

【中图分类号】G643;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432-02

ResearchandPracticeonTrainingtheMasterofProfessionalDegreeinAnesthesiaforObtainingPatent.

YANGJian-ping1,JIANGWei1,YANGYong-hong2

(YongChuan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2160,China)

【Abstract】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ofobtainingpatent,tosupplysomemethodsandwaysontrainingthemasterofprofessionaldegreeinAnesthesiatoobtainpatent,basedonthesignificanceandfunctionoftrainingthemastertoobtainingpatent.

【Keywords】Anesthesiology;ProfessionalDegree;PostgraduateEducation;Patent

创新意识是医学研究生成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需具备的条件[1]。专利是国家授予专有权并需依法公开的发明创造,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实力。在培养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我们将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专利能力培养作为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1申报专利现状

目前麻醉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少有申报专利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申报专利能力不足。杨旭杰等[2]在调查某中医药大学100名中药专业研究生对中药专利保护认知情况后认为研究生对专利认知程度明显不足。辜小汉等[3]在调查了某大学医学院60名医学专业研究生,包括基础方向研究生32人,临床方向研究生28人,也认为研究生对专利认知程度明显不足。二是研究生申报专利难以与学习目标和成果挂钩。近年来,随着对专利的逐渐重视,许多医学院校已经改进了研究生评价方法,不同程度地将发明专利作为申请硕士学位前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与论文和科研成果进行对照及量化评价。譬如,2004年8月清华大学规定(适用于全体在读研究生):研究生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1项,相当于在SCI或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2006年四川大学规定,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两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取得1项发明专利成果(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规定,硕士生发表论文作为授予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取得发明专利可相当于1篇CSCD核心库论著,研究生须为第一发明人或者第二发明人(导师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专利中只有发明专利可计入其学习成果,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计入其学习成绩。由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本校安排其理论课学习时间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周末和晚上,其临床技能实践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始进入临床轮转,临床轮转以二级学科为主,兼顾相关科室,因此,其第一学期学习时间安排已经非常紧张,加之申报发明专利周期长(两年左右),且学习的最后半年须提前上交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成果,因此,研究生想要将发明计入学习成果就必须在第一学期内申报发明专利并在第五学期内取得发明专利证书,这无疑非常困难。

2申报专利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发现是解释世界的,而问题关键最终在于改变世界,发明即是改变世界的必然途径。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和措施的过程和成果。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只有申请专利,取得专利权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学习并掌握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之一。麻醉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报专利能力培养可为当代乃至未来麻醉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主力军。

3专利申报能力培养途径

在麻醉学专业中,有心肺机、麻醉机、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和血液回收机等较大型的设备,也有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麻醉咽喉镜、镇痛泵和人工气道等较小型的设备,有可反复使用设备,也有一次性用品,需要应用多种药物,在临床麻醉及监护中操作较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少,这些问题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挑战,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就是改革和创新,这就为麻醉专业领域专利申报提供了可能。专利申报工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规则,较强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2]。由于在麻醉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的来自三甲医院,有的来自基层医院,其经历和阅历以及临床麻醉工作经历不同,基础知识差别很大[4],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培养其专利申报能力。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可结合临床麻醉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指导其选定课题方向,再根据设备的具体设计,实施申报发明专利,或者同时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对于综合能力不强的研究生,可结合临床麻醉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内指导其选定课题方向,实施申报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实用新型专利未能计入研究生成果,但是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专利申报能力。

4获取专利能力培养方法

对麻醉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利知识教育与专题讲座。此外,导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整个麻醉专业工作中,导师带其入门,讲解自己的发明经过。譬如发明声门外气囊气管导管[5]、成人儿童通用呼吸面罩[6]等成功案例,证明发明就在身边,揭开发明的神秘面纱,树立其发明信心,破除发明过程中的畏难思想。导师还要与研究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循序渐进,可先设计实用新型,进而设计发明。在专利申请书撰写前,导师要指导研究生检索有关专利文献及数据库文献,查明拟申报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最后由研究生撰写专利申请书,导师修改完成。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直接参与专利事务并与代办单位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指导下,一名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于第三学期获得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7],并最终完成学业;另一名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于第三学期获得套囊型引导管芯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8],并最终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于秀萍,刘典恩,王小芹.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自我认知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1(6):70-72.

[2]杨旭杰,肖诗鹰,刘铜华,等.中医药院校加强中药研究生专利教育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1):5-7.

[3]辜小汉,魏招秀,张华铮,等.我校医学专业研究生专利知识现状调查[J].江西医药,2012,47(12):1094-1096.

[4]王振元.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5):4-6.

[5]杨建平.声门外气囊气管导管:ZL.201020192978.X[P].2010-12-15.

[6]陈星玲,杨建平.成人儿童通用呼吸面罩:ZL201420325149.2[P].2014-10-15.

[7]杨建平,唐佩灵,税春玲.侧孔型鼻咽通气道:201120078889.7[P].2011-10-05.

[8]杨建平,江伟,陈星玲.套囊型引导管芯:201220041805.7[P].2012-09-05.

科研项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科研项目(编号:YJYB201410)

作者简介:

杨建平(1962-),男,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研究生学历,麻醉专业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

杨永红(1966-),男,出生于重庆市永川区,本科,主治医师,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