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浅析

陈华陆

(湖北省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445400)

摘要: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辅助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是一门严谨的、抽象的学科,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眼里,严谨的数学教学与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是不可能等同起来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首选最清晰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主要是根据老师照着书本来教,学生做题,也就是老师教完,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消化这种类型的数学题,形成了一种学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龟速模式”。

(2)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比较看重,过于追求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的过程。

(3)课程资源匮乏,只有我们熟知的小学数学课本,学生对于课本明显兴趣不足。发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老师多数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略孩子主观接受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虽然学校响应了政策,配备了很多多媒体,但是不和其他文科类的学科一样,老师往往利用率不高,将多媒体工具弃之不用。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兴趣不是太高,很难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甚至不太喜欢也不太讨厌的概率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小学数学一直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视的基础性学科,然而大多数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真不敢想象以后到了初高中之后对于数学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刻不容缓,而小学数学游戏化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1)使用游戏做好课程导入

数学课程导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程度、探索的欲望和吸引力。吸引学生关注数学、认识数学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也非常短,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教师要使用精彩的游戏导入才能够激发学生接下来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受到游戏的兴趣刺激,融入游戏当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1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卡片的方式,教师发放给每个学生一枚卡片,卡片上有不同的数学习题,如7-2、8-6、5+3、1+6等等,学生拿到卡片后计算卡片的结果,然后寻找和自己数字结果相同的卡片所有者作为朋友,最后看哪一个队伍朋友最多,其中是否有“错”的朋友。这种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并且学生对加减法计算也产生了新的认识。使用游戏的方式导入,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会认为数学“难学”,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而且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教学游戏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游戏活动中,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连加计算练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购物小游戏”,由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消费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将游戏道具提前标好“价格”,如铅笔1元,文具盒5元、橡皮5角、书包8元等,将这些道具摆好之后,学生开始“购物”,每次至少选择三样“商品”,然后,售货员要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顾客需要付多少钱?还要找回顾客多少钱?在购物小游戏中,学生可以轮流担任营业员,哪一位学生计算最快、最准确,就能够获得“计算小能手”的小红花。在游戏情境下,学生丝毫不会感觉到计算练习枯燥无味,而且联系生活实际的游戏场景更有利于学生投入其中。同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探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促进学生有效体验

数学知识单调无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作为教师要注重创新思考,善于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可以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充分活跃学习氛围,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促使他们有效体验[2]。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可能性的知识有所了解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首先,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几个骰子,将他们分成了两个小组,并让两个小组一起玩投掷骰子的游戏;然后规定:A组掷出的点数是2、4、6、5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就是A组学生赢,相反则是B组学生赢;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始了游戏活动。他们在按照笔者的游戏规则做了几次游戏后,很多学生便向笔者抱怨这一游戏很不公平。生:“这游戏规则设定得对我们B组来说非常不公平。A组获得胜利的可能有4种情况;而我们B组获得胜利的情况却只有2种,所以非常不公平。”此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设定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很快学生便开始自己设定游戏规则,他们规定出现奇数的情况为A组胜,出现偶数的情况B组胜;并按照自己设定的这一规则再次进入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一游戏的公平性。学生就这样在游戏中很好地体验到“可能性”的概念意义,无形中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在以上案例中,笔者巧妙地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很好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中很好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游戏,夯基固本

俗话说:“熟能生巧。”无论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透彻理解,还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熟练运用,都离不开大量富有成效的练习。只有在反复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以及更加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然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部分巩固练习的形式过于机械枯燥,致使巩固练习缺乏实效性。因此,为了提升巩固练习的实效性,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巩固练习游戏化,借此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各种游戏化的巩固练习。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游戏化教学更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和恐慌心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武娟.小学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J].教育,2017,(31):74.

[2]吴继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策略初探[J].科普童话,2015,(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