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趣中学习历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在兴趣中学习历史

王珵

王珵(郑州十二中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非常重要。本文就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从导语的设计、文史结合、直观教学、与多种学科联系、学法等几个角度,谈一些为历史教学增添趣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看法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学习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我觉得让历史课变得有趣,应该有多种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条:

一、巧设导语,吸引学生

一堂好的课一定要有精彩的导言,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如讲故事、讨论、漫画等形式。

比如我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抗日影片《台儿庄战役》并把画面定格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遗体的城墙上。这时播放《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然后我再讲述导言:“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去了,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再加上这段激昂深沉的导言,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神情肃然,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由此顺势导入新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中,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和高考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的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多年来,我坚持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充分利用有效的直观手段教学。

讲到秦末农民战争时,播放电影《西楚霸王》片段,尽管不是真实的历史,但足以让学生感受到在那激荡的年代,农民起义领袖们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四、注重历史教学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也可以让课堂有趣起来。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手段。

五、趣味学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多,概念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记不住”或“记得快,忘得快”的现象很普遍,但只要方法得当,仍可使学生把教材上的文字变活,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兴趣盎然。

(一)顺口溜记忆法。我国古代王朝众多,学生往往学完后连历史朝代顺序都弄不清,我教给学生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学生轻松记住了古代朝代的顺序。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图表记忆法。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图表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来记忆。再如三次科技革命一览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一览表,将相关内容列入图表中,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看到课本,联想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想到东汉的蔡伦和北宋的毕昇;学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联想到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样,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学习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历史课堂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要让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使广大学生知史、懂史、乐史,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屠洪兴《用整体知识结构方法复习世界近代史》等;

[2]李栋阳《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