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城乡一体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迁安市城乡一体化研究

宋杰洁

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河北迁安064400

摘要:迁安市坚持“城乡一体、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生态优先、梯度发展”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在保证城乡公平的前提下,使城镇村共同向集约化、紧凑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使市域获得更多的自然生态空间,达到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相互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迁安市;城乡一体化;实现方法

一、我市城乡一体化化发展战略

1、城乡统筹发展

统筹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各类要素,打破城、镇、村的脱节格局,通过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由城市向农村推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便利程度、综合素质大体相等,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工促农,强化以城带乡,推进服务均等。

2、全域规划

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打破城乡分割,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在城镇体系规划的带动和引导下,建立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的保障机制,确保各类规划互相融合、衔接一致,建立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

3、梯度发展

坚持“由非均衡至均衡”的梯度发展战略,即打破平均发展模式,利用相对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缩小地区差异。重点扶持中心城区和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产业实力、流通功能和发展潜力都明显的地区,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先发”地区,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空间的均衡发展。

4、生态优先

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置条件。在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城市功能分区。首先构建市域生态骨架并划分空间管制区,而后进行建设用地选址。在规划中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城市产业发展以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循环经济为导向,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增长的发展方向,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方法

1、全市划分三大主体功能区

《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将构筑“三大功能区、四条骨干生态绿道”的市域功能布局,坚持“三区”互动、差异发展,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功能片区为支撑,以绿道为连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市域发展格局。

(1)三大主体功能区:

优先发展区:市域中部和南部,建设山水文化宜居城市;

重点发展区:市域西部,开发大西区、镇园一体化、全域城镇化;

农业生态区:市域东部、北部和西部外围,生态优先、旅游兴市、农业富民。

(2)四条骨干生态绿道

长城旅游路沿线依托长城山林风景建设的北部长城绿道;

滦河沿岸以滨水景观为主的中部山水融城绿道;

青龙河、东沙河西侧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的东部滨河田园绿道;

联通灵山和成山风景区以地质景观为主的西部森林生态绿道。

2、市域“1-3-38-48”城镇体系建设

针对迁安自身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城市产业和城镇化特征,在城镇村等级体系创新战略的指导下,从城镇建设模式和建设标准、公共服务集聚程度和服务范围等角度出发,《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将市域城镇村划分为“中心城区-城镇组团-社区-村庄”四类,形成“1-3-38-48”的等级结构。

3、打造以点带面,以片带面的产业布局

规划形成“3片、4区、5点”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1)3片:三大现代农业片区

(2)4区:四大主导产业园区

(3)5点:五个特色工业园区

以主导产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强化产业集聚和横向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发展方向。除强化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集群外,合理培育地方中小型企业集群发展,扶植依托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本地自生产业,加强地区产业主导性和竞争力,并进一步通过适当引导企业决策总部入驻或启动地区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迁安市向地区性枢纽式产业区逐步发展。同时,通过技术人才的引入,打造冀东地区高新技术研发与运用的产业示范基地。

4、重视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贯彻市域功能结构规划,严格保护农业生态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优先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市域生态绿道建设。

(1)生态功能分区

全市划分为七大生态功能分区。

(2)生态系统发展目标与策略

通过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提高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缓冲能力、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努力实现维护生态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促进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迁安市生态系统发展目标。

(3)环境污染防治目标

将控制地表水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作为迁安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坚持项目建设环保先行,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4)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

按照迁安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相关管理办法,强力推进矿区、铁矿采选区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加强铁尾矿综合利用,适时进行矿区旅游开发。

5、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迁安市城乡总规确定的市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遵循下述原则:

(1)城乡一体,同质配置

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以城乡作为划分标准,而以人口规模和地区分布为主要依据进行规划,保证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质量的公共服务。

(2)提高标准,梯级配置

即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配建标准为基本参照,结合迁安市实际情况,梯级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用优质公共资源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建制镇镇区以及乡驻地村(城镇组团与重点社区)集中。原则上,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总体规划配置,建制镇镇区以及乡驻地村(城镇组团和重点社区)参考城市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配置,其余行政村(一般社区和村庄)参考镇村标准配置。

(3)共建共享,集中配置

即将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建筑和所占用地)集中至城区、镇区和在区位、规模上具有特定优势的行政村,通过有限资源的规模化集中,整体提升设施质量和服务能力,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结束语

强化“以城带乡”,加快城镇建设,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将城市土地开发收益按合理的比例投入农村建设发展,大力开展与农民生活更为贴近的城镇组团和重点社区的公共服务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