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刘帮勇

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冠脉介入

前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中,梗死相关动脉病变部位得到扩张疏通,但有时却不能达到组织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被称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63D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高达10%左右,特别是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血流放慢或无复流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过程中导致无复流现象最重要原因,故消除血栓性物质是治疗AMI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放病变相关动脉,增加心肌细胞的有效灌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38-78岁,平均(57士5.2)岁。常规PCI治疗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6士4.64)岁。抽吸导管+PCI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士5.5)岁。患者病症满足病变部位为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左前降支(LAD)31例,右冠状动脉(RCA)12例,回旋支(LCX)5例。根据病变情况均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2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血栓抽吸+PCI组。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氯吡格雷片600mg嚼服,肌注盐酸异丙嗪25mg,地西泮10mg。术中通过负压作用,抽吸冠脉内血栓。反复抽吸2-5次后,根据再次造影结果选择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或直接置入支架。常规PCI组为直接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3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PCI术前、术中、术后TRA的TMI血流及远端栓塞情况,TMI血流多少判断,依据TIMII试验,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任何原因的死亡、复发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vessel,TVR)、频繁心绞痛发作。资料采用SPSS11.02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抽吸导管+PCI组患者血栓抽吸后ST段回落>70%的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3.结论

3.1影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因素

有研究证明冠脉内血栓碎片形成远端血管微栓塞是术后无复流和心肌组织灌注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复流现象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或介入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是指PCI后冠状动脉原狭窄病变处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血流明显减慢的现象。PCI引起的新鲜血栓破裂、脱落致远端微循环栓塞或痉挛,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疗效。无复流现象使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率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10倍左右,而且心功能障碍者多见。

3.2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优点

血栓抽吸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由于其清除了病变部位的血栓,有利于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远端的血管情况,使术者早期就能了解冠脉远端的血供,从而能减少术者为了看清远端血供,反复球囊扩张,造成的血管损伤或再次斑块脱落,引起严重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不增加手术的复杂性,不延长手术时间,与传统的直接PCI相比,血栓抽吸系统可改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早期识别、积极干预冠心病患者所伴发的抑郁,对于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是完全的,可行的,可以降低血栓破裂后再堵概率,限制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血栓抽吸导管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变部位的血栓负荷,改善术后ST段回落比例、冠脉血流、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还可改善心脏功能。有关不同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差异、该装置的最佳适用人群以及远期疗效等,目前尚无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及多种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和新型血栓抽吸装置的不断研发,相信该项技术将得到完善与推广。

参考资料:

[1]雷建新,王钊,戴晓燕,等.血栓抽吸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416-418.

[2].江宏吃,工众,黄卫斌,等.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使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