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摘要]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问题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目前的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要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制订、教学模式系统改革、师资队伍系统建设、课程体系系统构建等方面去改革,真正实现中高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系统培养 中高职教育 衔接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呈现出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盛极一时,但随着高校的扩招,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越难满足社会的要求,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突现出来,100所示范建设院校、100所骨干建设院校的建设项目的启动,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而在这期间,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却一直未中断,并不断加强。有人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就像高等教育中的专科与本科的关系,也有人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是初级与高级的关系。
同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等意见的提出。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这些无疑对中高职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迫切需要在中高职系统培养上作出改革。
一、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远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历20世纪九十年代与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中一种新的类型的地位。而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的关系一直争论到今,高职相对中职高在什么地方,高职相对本科教育突出的地方在什方。这其中有很多值得去研究、实践的地方,因此,对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很久以前就有专家学者作出过探讨,从招生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作出相关理论研究,但由于涉及整个教育体制与机制等原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中高职在招生方面主要的衔接模式有对口招生、五年一贯制、3+2(2+3)等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延续问题,但是由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二、中高职系统培养的探索
目前在我国尽管教育部已经发文将中高职协调发展纳入工作重点,但是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要改变这个现状还有一个过程,因此针对目前这个阶段,要实现中高职系统培养,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中高职系统培养模式的探索。
1.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制订
要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首先应该解决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问题。因此,将两者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协调考虑,确定各自的目标与定位,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区分类型中的层次关系。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也将影响到招生制度的变化,如果定位不清,中高职的招生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如何与普通高中生区别培养?这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问题。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差异、培养模式的差异等。
2.中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高职教育作为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在教学中更多强调技能、技术的培养,如何突出人才培养的特点?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十几年时间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模式的改革更多关注的是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中职培养的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那么与高职的教学模式是否相同?如何找到二者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也是系统培养的关键所在。
3.中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
长期以来,大批的中等职业院校通过合并组建高职院校,高职在发展过程中,在师资培养的方式上与中职有了较大的区别,而中高职师资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学习也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差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中坚力量,如何做好中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让中高职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中高职协调系统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培养也应该系统考虑,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来确定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在师资培养上合理安排。同时,从中高职教师的来源上从国家层面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改变目前本科、硕士、博士教中高职的现状。


4.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
课程教学是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要实现中高职系统的培养,就必须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目前中高职在课程体系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系统、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体系系统性无从体现。因此要实现中高职系统的培养,就必须在课程体系上进行系统设计,既要保证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差别。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中职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人才能力递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变目前课程重复、断挡的现状。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综合考虑,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而更多的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递进的关系。
三、中高职系统培养的展望
中高职系统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必然选择,社会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急需的大量人才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一方面国家通过政策的形式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中高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主管领导切实认清形势,认真研究中高职系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行试点,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进行某方面的改革,并逐步去推广,相信随着国有经济的不断发展的需要,产业升级调整的需要,中高职教育必将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金林等,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2]刘启娴,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模式与原则初探,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3]王五林等,对中、高职教育专业衔接的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2月
[4]马建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构建与技术设计,职业教育技术,2003年第28期
[5]霍骁象等,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5期
[6]张家寰,中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中国培训,2008年第6期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