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中选择3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0例轻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9.3±21.2)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观察组中不同血清降钙素原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则显示随着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上升,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也会明显延长.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诊治当中重视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观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作用,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小儿 重症肺炎 诊治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应用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患者 72例,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 36例。甲组采用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乙组采用骨松宝胶囊治疗,治疗 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 97.22%,高于乙组的 75.00%,甲组股骨、腰椎、桡骨的骨密度均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骨质疏松应用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骨密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鲑降钙素注射液 骨松宝胶囊
  • 简介:1975年,降钙素原首先在动物体内被发现[1],Assioct等[2]在1993年首先报道了降钙素原在诊断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中有着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现阶段,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最新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成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约1.2亿([3])。

  • 标签: 降钙素原 慢性肾脏疾病 全身炎症反应 代谢性疾病 细菌感染 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我院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00例,其中有病毒性感染源疾病患者511例,作为病毒性疾病组,细菌性感染源疾病患者489例,作为细菌性疾病组,对这两组空腹患者进行腹静脉抽血,采取血样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清测定降钙素原含量均有升高者,但是细菌性疾病组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高于病毒性疾病组患者,说明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度高,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感染的是细菌性疾病时运用对患者血清内降钙素原的测定可以快速的诊断患者所感染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4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组)和40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检测,统计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状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及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降钙素原在 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有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原并进行对比,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3例感染球孢子菌,3例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8例感染隐球酵母菌属,16例感染假丝酵母菌属;观察组4例降钙素原<0.5ng/L,4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22例降钙素原>2.0ng/L。对照组23例降钙素原<0.5ng/L,3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4例降钙素原>2.0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3.2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控制患者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以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血流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组68例在入院时、恢复期采静脉血测定PCT,同时行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并在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做血培养。非感染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采血测定PCT、CRP、血培养。结果败血症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的PCT≥2.0μg/L、CRP≥8mg/L为阳性标准。败血症组治疗前PCT和CRP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PCT(0.43±0.30)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RP(10.21±0.26)mg/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新生儿 败血症 早期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鲑降钙素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6年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65例鲑降钙素制剂导致的ADR报告,总结患者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原发疾病与过敏史、给药方法,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因果关系及转归、累计系统-器官等。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占比达81.64%,6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69.59%;日使用剂量占比最高的为50IU,占比54.80%;ADR发生在用药后10min内的占比达34.79%;ADR累及系统-器官多达十余个,其中以胃肠道系统损伤最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鲑降钙素制剂的用药后监测,同时生产企业应对药品说明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减少鲑降钙素制剂ADR的发生。

  • 标签: 鲑降钙素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细菌感染败血症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培养和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血清PCT水平在各种细菌感染之间的差异,分析PCT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的诊断性能。结果250例单一细菌感染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3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为最常见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PCT值为1.23(0.70,3.36)ng/ml,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值为6.60(3.62,12.9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早期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PCT值明显高于非发酵菌(P<0.01),且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P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早期诊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 CI:0.768~0.877),当PCT的截断值为2.67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73.7%。结论败血症时早期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关,这对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期病因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菌感染 败血症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住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90例,其中重度45例设为重症组;轻中度患者45例,设为非重症组。另选取45例同期体检健康患者,设为非感染组。观察3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体温水平。重症组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重症组及非重症组患者WBC、hs-CRP、PCT水平及体温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水平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与非重症组WBC、hs-CRP水平及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重症患者预后不佳、死亡5例,存活40例。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以作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并对判断为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重症 肺部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及甲状旁腺激素在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有无骨质疏松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为骨质疏松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不同部位骨密度检测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降钙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前臂远端部位、股骨大转子处以及第四腰椎体骨密度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与甲状旁腺激素是反映人体骨质疏松的两项重要指标,骨质疏松人群血清降钙素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可用于指导骨质疏松临床诊断。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值 血清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临床研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第4天后,有7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28.44±5.57μg/L,第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35.74±5.86μg/L,治疗第7天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5.84±2.12μg/L,体温得以控制。结论进行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可以对于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检测 感染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来自医院重症监护室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和来自医院住院病房的50例局部细菌感患者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收集20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40例全身细菌性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20例健康对照组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50例局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细菌感染或全身性细菌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全身性细菌感染 局部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细菌性肺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者PCT、CRP、WBC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细菌性肺炎诊断灵敏度86%,特异度为90%;CRP诊断灵敏度82%,特异度为68%;PCT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检测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RP、WBC,因而血清PCT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 细菌性肺炎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