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做数学题也是这样,题目中明确给定的条件,人人都能看到,并加以利用;而对于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条件,往往不能察觉,导致题目的错解.尤其是三角函数,其内容的独特性,使得三角问题的条件更为隐蔽,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命题设置的陷阱中.一些带有隐含条件的三角问题频频出现在各种参考书中,本文将它们列出,并整理分类,供参考.

  • 标签: 隐含条件 三角问题 高中 数学 错解分析
  • 简介:科学课程中的许多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力的知识、电的知识、光的知识等等。在帮助学生建构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从实验出发的。凡实验就有现象,而做实验往往又不满足于所得到的表面现象,我们总希望得到现象背后的规律、原理、结论等。如何从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呢?在此过程中隐含着怎样的科学思维过程,或者说学生运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思维方法呢?教师能否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上形成一些稳定的科学策略呢?

  • 标签: 科学思维方法 实验现象 隐含 科学知识 基础性作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从吴尔夫开始,不少评论家尝试用女性主义来阐释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傲慢与偏见》,分析作品中表现的女性关怀和独立意识等。但是由于历史和作家个人经历的原因,《傲慢与偏见》中也流露出一定的男性立场。剥离作品中隐含的男性立场。

  • 标签: 《傲慢与偏见》 隐含作者 男性立场
  • 简介:直观的Rt△是用Rt△的特殊性质求解.“隐蔽”的Rt△呢?需要你去提取、发现、转化、造成.本节的宗旨就是培养你的这种发现、构造的能力.将各种伪装下的Rt△找出来.建筑解题的通途.

  • 标签: 解三角形 直角 隐含 挖掘 RT△ 特殊性质
  • 简介:(1)现行法规中按照5%、10%、20%、30%、50%的顺序相邻的两个比率之间的控制意义的差别,法规中比率就只有5%、10%、20%、30%、50%等5种,(2)现行法规中相同的数字比率其代表的控制意义的差别

  • 标签: 中数字 数字比率 比率隐含
  • 简介:在解决函数问题时,我们经常要用到函数的奇偶性(假设所涉定义域均关于原点对称),但在不少情况下它的奇偶性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隐含在一些条件式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这样的条件式.

  • 标签: 函数问题 高中 数学 解法 奇偶性 条件式
  • 简介:概念定义的隐含条件例1若某一等差数列的首项为C5a^11-2n—A11-3a^2a-2,公差为(5/2x-2/53x^2)^m的常数项,其中m是77^77-15除以19的余数,则此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 标签: 隐含条件 数学题 挖掘 等差数列 概念定义 常数项
  • 简介:借用动量词"一NVP"结构"一N"中隐含了一个谓词Va,能够隐含的原因是N与Va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名词的动态性,谓词隐含造成整个"一N"和"一量N"可以代替谓词而具有可谓性。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谓词隐含 动态性 可谓性
  • 简介:命题若a,b,c,p∈R,a+b+c=p,则存在k∈R,使b=-(k+1)a,c=ka+p。而且也存在k’∈R,使c=-(k’+1)a,b=k’a+p。证明由a+b+c=p得a+b+(c-p)=0,以a、b、(c-p)为二次项、一次项的系数和常数项,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p)=0(假定a≠0),显然方程有根为1,(因为a+b+(c-p)=0),若另一根为k,(k∈R)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b/a=k+1,即b=-(k+1)a,(c-p)/a=1·k,得c=ka+p。再作二次方程ax~2+cx+(b-p)=0,其一根为1,若另一根为k’,则有

  • 标签: 题设条件 a+b+c=p 一元二次方程 常数项 中学数学教学 二次函数
  • 简介:王安忆在其短篇小说《闺中》里,通过主人公独特性情的塑造、个体与集体巨大的距离落差、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巧妙转换等构思,塑造出丰富立体的主人公形象。在细腻柔缓的书写之中,作者对女性意识的高度自觉自然彰显灌注于笔下人物,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体现出隐含作者对女性主体性的珍视与呵护。

  • 标签: 王安忆 《闺中》 女性主体性
  • 简介:摘要:专利审查中新颖性、创造性判断中常会遇到关于隐含公开内容的认定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各专利局关于专利审查中隐含公开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审查实践中的两个案例,提出了隐含公开认定过程的两种思路。

  • 标签: 专利审查 隐含公开
  • 简介:摘要:专利审查中新颖性、创造性判断中常会遇到关于隐含公开内容的认定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各专利局关于专利审查中隐含公开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审查实践中的两个案例,提出了隐含公开认定过程的两种思路。

  • 标签: 专利审查 隐含公开
  • 简介:摘要: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虽围绕主人公布里奥妮的犯罪与赎罪过程展开,但作者的读者却并感到压抑,小说本应突出的“罪恶”与“赎罪”两大主题似乎被有意削弱。在与作者的读者进行叙述交流中,隐含作者利用小布里奥妮这个易犯错的叙述者成功取得了作者的读者的原谅,从而将后者注意力转移到前者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上。同时,隐含作者选择内聚焦视角、时间及元小说结尾等叙述技巧潜移默化地令“罪恶”与“赎罪”两大主题淡出作者的读者视线,并凸出正义、执着、爱情等人间至善,读来令人深思。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调是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传达着说话人的情绪和态度,揭示着潜在的信息。本文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听力材料,讨论了语调在英语听力中的作用,分析了语调如何帮助听者理解隐含意义,发现语调在强调信息、传达意图和引导听者理解意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语调 英语听力 隐含意义
  • 简介:作为台湾20世纪的儿童文学"大家长",林良的作品已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并在其心中留下"善"的种子。从整体上看,林良儿童文学作品中始终有着"隐含作者"的声音。分析其作品的对话、叙述和文体,有助于发现这些隐含作者的存在及变化。通过控制隐含作者的失声和发声,林良成功地将冷冰冰的教育以快乐、自然的形式传递到每个读者的心里。

  • 标签: 林良 儿童文学 隐含作者
  • 简介:在学习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如果审题不严,往往容易造成漏列,从而导致最后所得到的结果范围扩大.如何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列全不等式,现列举几例,予以分析.

  • 标签: 不等式(组) 隐含条件 解应用题 注意 不等式(组) 学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