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导丝留置切割法对困难性狭窄再扩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支架置入失败,狭窄仅能允许导丝通过并留置导丝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探讨导丝留置切割对于困难性狭窄的扩张作用,分析导丝留置时间、再次ERCP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淀粉酶水平、导丝留置近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共计5例患者ERCP术中狭窄扩张失败后留置导丝,平均留置导丝2.4 d后,再次行ERCP,狭窄部位均可成功扩张,并置入支架。并发症发生方面,仅有1例患者首次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过对症治疗好转。结论导丝留置切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狭窄扩张新方法,对处理慢性胰腺炎困难性插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狭窄 困难插管 导丝留置 狭窄再扩张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评价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肠吻合口对术后瘘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已公开发表的比较术中大网膜包裹与不包裹肠吻合口对患者术后瘘、出血影响的所有随访严密的临床研究,检索出14篇英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4篇文献共2971例患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判断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大网膜包裹肠吻合口组1129例,无大网膜包裹组1842例。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瘘(OR=O.81,95%C10.40—1.63,P〉0.05),也不能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OR=0.67,95%C10.28~1.59,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无大网膜包裹组患者术后瘘率更低(OR=1.24,95%C,1.03~1.50,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大网膜包裹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瘘及腹腔内出血.但大网膜对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还需规范的、足够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出血 大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瘘和未发生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76岁。术后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χ2=4.515,P=0.034)、胰腺质地(χ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胰体尾 胰瘘 病因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25例患者均行改良肠套入式双吻合术。手术时间(250±60)min,术中出血量(210±115)ml,术后首次通气时间(2.5±0.7)d,术后住院时间(13.88±4.43)d。术后漏4例(16%),其中A级漏3例,B级漏1例。术后除漏以外其他并发症3例(12%),1例为切口液化,1例为腹胀呕吐,1例为肺炎。2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尽管改良肠套入式双吻合术增加了手术时间及难度,但其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是预防胰腺中段切除术术后漏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后瘘(POPF)是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胰腺术后急性胰腺炎(AP)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P是PD后不同于POPF的又一常见并发症,是POPF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PD后AP概念的建立,使人们对PD后早期残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POPF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PD后AP和POPF的防治措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将进一步促进PD后临床管理水平和安全性的提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治疗 术后胰瘘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收治的185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37例术后发生瘘,瘘发生率为20.0%,其中34例(18.4%)为B级瘘,3例(1.6%)为C级瘘,与术后瘘直接相关死亡2例(5.4%)。B、C级术后瘘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增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径≤3 mm 、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χ2值分别为7.236、6.948、8.063,P值均<0.05)是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径≤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是术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1、0.629、0.326,95%CI分别为0.167~0.968、0.411~0.963、0.150~0.711,P值均<0.05)。术后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27.0 d,1年生存率为94.7%,3年生存率为35.8%。术后瘘与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性(χ2=1.367,P=0.242)。结论直径过小(≤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较低(≤30 g/L)的患者预示着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瘘发生率,术后瘘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对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对照组采用"对空肠黏膜"肠吻合法。该70例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用时(4.28±1.10)h,观察组(3.62±0.7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对照组术后瘘7例(28.0%),其中6例B级瘘,1例C级瘘;观察组术后瘘3例(6.7%),均为B级瘘。术后腹腔内出血对照组6例(24.0%),观察组7例(15.6%);术后腹腔内感染对照组8例(32.0%),观察组8例(17.8%);术后胃瘫对照组3例(12.0%),观察组4例(8.9%)。两组比较,术后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37),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适用范围较广、吻合牢靠安全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瘘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治疗头癌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这一年时间内来我院进行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50例头癌患者作为样本资料,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例数相同,参照组患者进行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进行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改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远远小于采取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参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阳性淋巴结清除个数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结论通过对临床手术结果的分析,在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采取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方法较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值得将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头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头癌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的护理要点。通过术后观察、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等,加强术后的监测与护理,及时发现瘘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磁共振胆管造影技术在胆管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使用最新扫描机扫描自旋回波重T2加权数据,使用最大强度的投影,建立相应的影像资料库,围绕50名疑似胆管疾病病人,开展胆管成像检查,采取一些手术实践,对比和分析临床数据。结果:胆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定位与定性的精准度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相比于B超和CT检查更有效。结论:胆管成像能够更好地把握胆管疾病的位置,做好定性的诊断和分析,比CT和BU检查更加有效,并且无放射线的损伤,它还可以取代十二指肠镜的逆行胆造影方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胰胆系疾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架桥修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学部进行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架桥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镜下操作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后6 d带引流管出院,术后18 d左右拔除引流管。术后病理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原位切除联合主架桥修复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和外科理念,在功能脏器保护的同时更注意生理解剖完整性的保护,通过主架桥修复为核心技术的胰腺整形修复术还原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 原位切除 主胰管架桥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微创介入腹腔置引流诊治中采取整体性理念干预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些患者均接受肝胆脾腹部手术诊治,等数量划分普通护理组与整体护理组,对比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评估护理工作对患者术后腹腔脓肿产生的影响。结果:整体护理组肠鸣音改善平均时间(20.13±5.26)h、肛门排气首次时间(21.40±6.33)h、首次平均进餐时间(26.58±2.40)h、首次下床平均时间(37.52±2.50)h,均小于普通护理组,p

  • 标签: 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 肝胆胰脾腹部 腹腔脓肿 护理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胰液通过破裂漏出并超过,7天以上者。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5%~20%,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慢性胰腺炎、胰腺急性病变、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胰腺活检等各种胰腺手术后。瘘又分为胰腺内瘘和胰腺外瘘两种。胰液腐蚀经腹腔由引流管或皮肤切口处流出体外所形成的疾,称为外瘘;胰液腐蚀通向邻近的空腔脏器或体腔者。称为内疾。内瘘较为罕见,一般所指的瘘是外瘘。

  • 标签: 胰瘘 胰液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外分泌疾病导致的糖尿病,主要病因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目前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容易被忽视和漏诊。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胰岛素需要量小,不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的治疗药物为胰岛素,部分早期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

  • 标签: 糖尿病 胰源性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 简介:要攻克胰腺癌治療的難題决不能單依赖于外科的治療,但手術切除,特别是手術的質量仍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十二指腸切除(whipplc)術一直是治療頭導腺癌的一個主要方法。但由於手術切除率低,并發症多,死亡率高,而遠期療效又甚差,因此,多年來世界各國胰腺外科的同道們都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手術方法,確實在近期的療效上已取得了可喜的結果,

  • 标签: 胰頭癌 根治術 治療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 简介:宋大爷是名退休老教师,为孩子操心了大半辈子,患了几年的糖尿病也没有认真治疗过:这次儿子休假,专门带老人上医院好好检查了一次。检查出来,看着血糖报告单上比正常值高出几倍的数字,

  • 标签: 糖尿病 老教师 正常值 报告单 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