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天地中的大世界》是澳洲女作家海伦·加纳(HelenGarner)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力作。小说以三部曲的模式,讲述了三个表面上毫无关联,但在内容上却前后承接、连为一体的故事-Recordingangel,Vigil,andCosmoCosmolino。在该小说中,加纳一改往日的写作风格,注重精神和心理描述,引入神秘主义元素,对神秘的精神世界浓墨重彩,

  • 标签: 精神世界 精神分析 天地 疯狂 解读 写作风格
  • 简介:德尔斐神殿里镌刻着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其奉为终生的座右铭,他执着于沉睡在人内心世界却不被感知的自我力量的源泉,并相信这汩汩的力量之水会涤洗人类的眼睛,使之与心内外呼应,指引人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泛舟。

  • 标签: 精神分析 前意识 自我力量 探究心理 精神活动 德尔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离-个体化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方法对1例15岁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女性来访者进行1次/周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结果在深度共情的治疗关系中,来访者重新完成发展任务。结论童年期发展受阻的青少年,遇到合适时机时,首先完成分离个体化的心理任务,才愿意进一步发展自我同一性的任务。分离-个体化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分析 青少年 分离个体化
  • 简介: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 标签: 杜丽娘 六条妃子 自我 本我
  • 简介:电影《不请自来》揭示了一个患有攻击型心理紊乱症的神经症患者幻觉杀人的主体意识过程。其主人公安娜由于极度焦虑而引发主体内在的敌对意识,她伪装敌意并以主体投射的方式,通过虚构另一主体完成谋杀事件。该文通过对安娜的主体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形成的防御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发掘其焦虑及其杀人动力的真正成因。

  • 标签: 焦虑 主体投射 神经症人格
  • 简介:冯至的,叶灵凤的和施蛰存的,这三篇作品中包含着同一个情节模式,即欲望与文明(宗教)之间的冲突.这一主题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在三篇作品中,作家通过笔下人物所反映出的道德立场各不相同,依次呈现为崇理抑欲、崇欲抑理和欲理并重.这不同的道德取向,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分析理论中国化的问题,从纵向的时间顺序来看,它们甚至构成了一个流程,显示了把心理分析学说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渐趋成熟.

  • 标签: 精神分析 文明 欲望
  • 简介:【摘要】埃德加 · 爱伦 ·坡作为象征主义手法大师,其特别擅长使用象征来创造强大的艺术效果和揭示作品的主题。《威廉 ·威尔逊》( 1839)通过成功塑造威廉 ·威尔逊的人格双重性来揭示主人公性格中善与恶之间的斗争与冲突。本篇论文通过解读人物威廉 ·威尔逊,展示了主人公的“本我” (id)如何战胜了“超我” (super-ego),由于道德和良心的沦丧,最终带来两者的共同灭亡。

  • 标签: 威廉 ·威尔逊 精神分析法 “本我” “超我”
  • 简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涉足美术批评领域,虽被视为旁门左道,但开辟了精神分析的美术批评,扩大了美术史和批评的视野。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收藏古物嗜好为考察点,探讨其对古代神话的重新解读和特殊发现,如何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持久生命力,以及他的犹太出身和传统感情暗示,如何影响他在神话、艺术和文学领域,选择自己的祖先,以寻找解释精神生命的谜语的线索:他的贡献是探索被现代研究者所忽略的软事实,而非现代研究者关注的实验数据等硬事实。

  • 标签: 古物收藏 美术考古 犹太人 精神生命
  • 简介:(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5)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涉案特征,有效预防犯罪。方法对近三年以来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鉴定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45岁者共72例,占67.94%;小学文化及文盲95例,占89,62%;农民及无业者93例,占87.74%;涉案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盗窃居多,被性侵害有40例(占总案例的37.74%)、盗窃4例;男性涉案者以盗窃及强奸居多。盗窃案男性27例(占总案例的25.47%),强奸7例。结论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精神发育迟滞者构成了司法精神鉴定的主体,其中以被性侵害案占首位,盗窃案居第二位。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齐抓共管,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以减少违法犯罪及防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司法精神病学 预防犯罪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
  • 简介:目前我国精神教学的对象分为两部分,即少量的精神专业医学生和大量的非精神专业医学生。一直以来,精神的教学模式采用按疾病诊断分类的方法,讲授各种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并把教学重点放在重性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 标签: 精神病学教学 医学生 调查 诊断分类 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病
  • 简介:引言精神分析学派是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不同于当时其他心理学流派的异军。精神分析与当时的其他心理学派不同的是,它不是产生于实验室而是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研究的范围是传统的心理学所忽略的心理变态,通过临床观察的方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心理变态 精神病患者 心理学派 无意识理论 心理学流派
  • 简介:《呼啸山庄》因其“神秘莫测”的主题以及主人公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一直饱受争议。而精神分析学理论尤其是拉康的镜像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有助于理解小说和人物,但是在学界从该视角对小说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本文拟通过身份认同视角对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关系进行解析,解读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缘由及其言行表现,并进一步揭示女作家的爱情观。在勃朗特看来,唯有死才能让羁旅在生之地的爱人们得到重生,回到互为彼此的状态中去。如果此生无法相聚,那么死后就能实现,这是女作家为男女主人公设定的救赎之路。

  • 标签: 《呼啸山庄》 身份认同 精神分析 希刺克厉夫 凯瑟林
  • 简介:  书法,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书法,乃艺中之艺!",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她的魅力和风采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志士为之钟情而痴迷!历史长河的冲刷与沉积,到如今,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所具有的广阔生命力以及对民族人文精神的影响,将其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书法作为一门独到的艺术,她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张值得骄傲的名片.……

  • 标签: 书法需要 学书法 学书感悟
  • 简介:“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陧’。”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大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工匠的“慢功细活”打造了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

  • 标签: 工匠 精神 《环球时报》 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 威廉一世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伟大时代与伟大精神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时代并且推动着伟大时代的事业向前发展。在新时代进程中,面对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要想完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要求我们广大劳动者积极践行并且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弄清楚“为什么”的意蕴,是弘扬劳模精神顺利开展的逻辑前提,也是取得弘扬效果的重要保障。[1] 弘扬劳模精神是对新时代错误观念和发展趋向的基本应对,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价值需要。

  • 标签: 劳模精神 发展
  • 简介:为纪念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党85周年,农工党吉林省委会开展了“精神党章、党史”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从竞赛的策划到举办,从广泛的动员到选手的选拔,从组织各类培训到选手的自我学习,都吸引了大量党员的关注和参与。而每一位参与者无疑都经历了一次思想的磨砺与升华。我深切地感到,竞赛虽有胜负,学习未有终点。

  • 标签: 知识竞赛 自我学习 胜负 精神 党章 党史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倒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近5年来司法精神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上访案例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