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和手指捏感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指捏感法 气囊测压表法 导管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淋巴示踪技术早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淋巴示踪技术的示踪剂已从第一代以亚甲蓝为代表、第二代以活性碳为代表的示踪剂发展到目前以纳米碳为代表的第三代示踪剂。目前已知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染色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其作为第三代淋巴示踪剂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并相对于前两代示踪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优化手术、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碳 示踪剂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对老年甲状腺微小癌(PTMC)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7年间306例老年PTM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50例)和示踪组(156例),应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血钙和PTH水平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示踪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5 d和术后6个月示踪组PTH和血钙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的术后并发症肢体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惊厥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术后1年后复发率2.6%(4/156)明显低于常规组11.3%(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8, P=0.022)。结论纳米碳示踪剂注射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贸易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路桥梁的建设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建设公路桥梁时所需要运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在此之中,坐标被人们所提出,然后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运用被完善。坐标能够在建设公路桥梁施工时,极大程度的满足对桥梁公路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将施工测量中所存在的误差极大减小或者是完全消除。坐标的应用,对于公路桥梁施工测量来说是一种极为方便的方法,也是公路桥梁施工测量中的一项技术创新,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坐标法 公路桥梁施工测量 应用
  • 简介:报道了应用液体闪烁技术测量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一种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总α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重加回收率为96%-104%,最低测量活度0.082Bq.L^1总β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重加回收率为97%-104%,最低测量活度0.94Bq.L^1,该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的测量,结果满意。

  • 标签: 饮用水 液体闪烁 放射性 测量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铁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着。在落实地铁车站施工活动时,明挖法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体系,其能够为地铁车站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其次,施工单位在应用明挖时,其还需正确认识到施工测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价值。基于此,本文针对明挖地铁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与措施展开深入分析,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明挖法 地铁车站 施工测量 控制
  • 简介:摘要地铁工程的测量师建设和地下表面工程建筑的测量工作,主要是地下施工运营、地下勘察设计等各个阶段的测量工作。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和误差之内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可以按照施工设计完成。本文主要根据地铁施工中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特点,对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技术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

  • 标签: 盾构隧道 控制测量 联系测量 贯通测量
  • 简介:摘要利用射钉测量不锈钢铸坯的坯壳厚度,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液芯长度。在射钉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不同规格、钢种条件下铸坯的凝固末端,为优化二冷动态配水,开发铸机轻压下技术,提高拉速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铸坯的中心疏松问题。

  • 标签: 射钉, 不锈钢,液芯长度, 中心疏松
  • 简介:拉伸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实验中,测出金属受拉力而产生的微小形变量是实验的关键。基于单丝衍射原理对拉伸测出金属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通过非接触的测量方法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进而测出金属的杨氏模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量方法只需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受力大小,减少测量量,实验精度较高。

  • 标签: 杨氏模量 拉伸法 微小形变量 单丝衍射
  • 简介:利用自发性曼散射光谱测量低压流场组分绝对浓度的方法,采用倍频的Nd:YAG脉冲激光器、光栅光谱仪以及带增强器的电荷耦合器件(ICCD)对大气及流动状态下的O2分别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大气的自发拉曼散射光谱和O2的绝对浓度,测量误差小于10%。对于流动样品池中的O2,其拉曼散射光谱的探测可以在2000帕低压下进行。实验表明,拉曼是一种可以精确测定流场主要成分绝对浓度的可行方法。

  • 标签: 测量 实验研究 拉曼散射光谱 拉曼频移 绝对浓度 散射截面
  • 简介:摘要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GPS快速静态是一种常用于地质工程测量的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精准度。本文对该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相关人员的地质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GPS快速静态法 地质工程 测量
  • 简介:摘要本文对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对比教学法进行探讨,提出列表对比、图解对比、实物对比、应用条件对比和概念对比等多种对比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从而使《电工仪表与测量》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 标签: 电工仪表与测量 对比 求同求异
  • 简介: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山区管线测量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实际的山区管线测量工作中,通常山林比较茂密,可视条件达不到测量的要求。而如果进行常规测量的话,只有砍伐较多的林木才能达到测量要求,显然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有的山区管线测量中,环境比较恶劣,或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安置先进设备,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常规测量仪器,通过前方交会开展山区管线测量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测绘效果。

  • 标签: 交会测量法 管网布置 山区
  • 简介:近年来,GPS定位用静态确定点的坐标技术已在我国测量工作中广泛应用,但对数量较多的低精度(如5"级以下)点的定位却很少采用,其主要原因是速度太慢和经费太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伪动态(快速静态)的方法进行了5"级导线的定位工作,现将工作及成果精度情况与同仁们交流,望能引起共同探讨。

  • 标签: 控制测量 GPS 动态法 定位工作 静态法 动态定位
  • 简介:摘要:现代测绘领域技术研究的不断突破,使得数据测量的精度逐步提升。摄影测量作为非接触性测绘技术,通过摄影设备提取图像信息经由计算、分析与处理,得到特定的目标数据测量结果,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得出的测量数据可以满足设计、制造产业多方面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研究与推广价值。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运用高精度的误差补偿,可以针对性控制离散化采样的影响要素,从而有效提升测量图像的采集与计算精度,为测绘勘察领域的技术深入应用提供助力。

  • 标签: 光强干扰 中心位置 图像误差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不断优化,我国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推动地质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GPS快速静态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快速静态的原理,重点探究了地质工程测量中GPS快速静态的实际应用,以期提高地质工程的测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 标签: 地质工程 测量方法 GPS快速静态法
  • 简介:以模态分析理论为依据,采用锤击测量并联机床的振动特性;运用Vibsy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并联机床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主振型;指出了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实验误差产生原因。

  • 标签: 并联机床 模态分析 锤击法 固有频率 主振型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中,时序(或方向性)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因果思维出发,以真实因和真实果的发生时间将大自然时间轴划分为3个时域和2个时点,从而锚定了因果推断只能实现于第3时域。测量时序可分为5种类型:跨第1和3时域纵向时序(实验性时序)、跨第2和3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逆纵向时序和同时域横向时序(观察性时序)。这种分类适用于首次或多次测量、及时和延后测量等所有测量策略。除了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或干预措施)在其发生之前(第1时域)或观察和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在真实果发生之前(第2时域)的情形外,所有其他测量策略类似于历史重建或"考古",测量时序的重要性次于测量的准确性。从研究设计应整合偏倚设计的观点来看,本文提出基于大自然时间轴的测量时序五分类,概念清楚并将有助于判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为正确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因果思维 因果时序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