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不合理用药病例,分析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基层社区抗菌药物合理规范化的应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针对2021年6月-2021年10月社区服务站处方医嘱审核中抗生素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结果: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抗生素用药方案不合理、无使用抗生素指征、抗生素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不断规范基层医疗社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用药案列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其合理使用对于保障患者安全、降低耐药菌产生、维护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日益凸显,如滥用、误用、超量使用等,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耐药菌产生等风险。因此,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共同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现状 挑战
  • 简介:IMB—86001系我所合成室新研制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我们对合成样品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本文报道了IMB—8600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IMB—86001是一个广谱强效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对革兰氏阳性(G~+)及阴性(G~-)菌均有胶强的抗菌活性,对G~-菌的抗菌作用更强,如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

  • 标签: 体外抗菌活性 IMB-86001 喹诺酮类药物 合成样品 抗菌药物 抗菌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68例及专项整治后(2011年7-12月)87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专项整治前的100%下降至专项整治后的26.4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及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1月-2012年6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过程中我院抗菌药物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的执行情况。方法对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整治中(2011年7-12月)、整治后(2012年1-6月),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ntibioticsUseDensity.AUD)、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一年的整治,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住院患儿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显著提高;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一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在我院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AUD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门诊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1年1~9月)及整治后(2012年1~9月)的门诊内科处方各6000张作比较,对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使用、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的门诊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40%,干预后下降到16.60%,下降了31.80%;不合理用药由干预前的23.03%下降到干预后的12.95%,下降了10.08%。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偏高,干预后大大降低;体现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诊 合理用药 分析 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用API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PA对常用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84.8%,头孢曲松78.0%,头孢哌酮55.9%,左氧氟沙星52.5%,头孢他啶37.3%,头孢哌酮/舒巴坦23.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7%,头孢吡肟6.8%。PA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37.29%和18.64%。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PA的抑菌率分别为78.0%、55.9%0和33.9%0。结论PA产酶率和多重耐药率已相当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实践。方法2015年11月,正式建成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实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职能工作三个板块,药学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护理部、检验科都有相应的登录窗口,在系统中开展部分医务工作,包括最新药学结果公示、合理用药最新指南信息、奖惩信息,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样本质量结果、药敏分析、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结果公式与分析等。结果2016年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抗生素使用率、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全程抗生素静脉用药率、医院感染率、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4%、45.6%、2.5%、10.6%、4.3%、56.1%、1.3%,低于2015年15.3%、53.6%、2.9%、12.5%、4.6%、59.5%、1.5%,2016年门诊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住院抗生素用药处方采样率分别为85.1%、89.1%、75.6%,高于2015年81.1%、8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抗菌药物管理水平,降低了耐药、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开具的处方,研究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开具的处方,对比两组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2.8%)低于对照组(30.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值得推行。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的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也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有18.8%的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的3种新近上市的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泰利霉素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虽可防病治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抗菌药物用得合理即为“药”,用得不当反成“毒”,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本文重点探讨抗菌药物在感冒发烧使用中的误区,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和做法。

  • 标签: 感冒 发烧 抗菌药物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门急诊每月开具的抗菌药物的处方160张作为研究资料数据,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将其分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的未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未实施组)与2020年3月-2021年3月开始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实施组),对比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未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前的未实施组相比,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门诊、急诊的抗菌药物各项使用指标明显改善;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占比明显降低,以上数据经分析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指标,进而有效的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占比;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具有着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