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抗菌具体使用强度。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我院抗菌使用强度—AUD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AUD相关指标。结果和2010年相比,我院2011年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减小医院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可以有效促进AUD的下降。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科(各病区)、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管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抗菌使用强度变化。根据医院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前后一段时期抗菌使用品种、数量、时间,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别对重点品种(使用强度排名前十、尤其是运用二联、三联抗菌品种)进行抗菌使用强度监测,并计算出各科室抗菌使用强度作前后对比;相同方法计算出全院抗菌使用前度,并作前后对比。结果全院抗菌使用强度由2012年的57.12DDDS下降为目前的41.1DDDS,使用强度下降26.02DDDS。结论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可有效达到控制、干预目的,促进我院抗菌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借助分科分级控制抗菌使用强度的方式,对于提升抗菌应用合理性分析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71例应用抗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2022年3月份开始应用分科分级控制抗菌应用强度的方式,比较应用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后的整体治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抗菌管理的时候,应用分科分级控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抗菌使用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应用 分科分级控制 药物使用合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应用的监督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学干预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9年的抗菌使用情况进行分入分析,研究其使用强度,以确保抗菌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2019年各科室使用抗菌进行收集,对抗菌使用强度进行计算,并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从总体上看,住院患者的抗菌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只有一小部分阶段出现了强度偏高的情况。结论 我院在2019年加强了对抗菌的管理,在抗菌使用上逐渐向更加合理、规范的方向转变,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用药过于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的管理,真正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医院以及旧的HIS系统中没有抗菌使用强度统计模块时,利用Excel统计抗菌使用强度;方法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及计算功能,设计制作抗菌使用强度统计表;结果设计制作的抗菌使用强度统计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统计出抗菌使用强度(包括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结论该抗菌使用强度统计表能够满足日常的统计需求,能够为医院节省购买软件模块的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以及旧的HIS系统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Excel VLOOKUP SUMIF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降低住院患者抗菌使用强度(AUD),实现持续改进。方法:以我院2021年10月的抗菌使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导致AUD偏高的药物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方案,比较整改前后AUD的变化。结果:PDCA运用前后,我院的AUD由51.7DDD下降至39.9DDD。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可有效降低AUD,促进抗菌的合理使用

  • 标签: PDCA 抗菌药物 AUD DDDs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2013年1-4季度抗菌使用强度,目的是客观反应综合医院呼吸科抗菌的应用情况,为抗菌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抗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2013年1-4季度AUD分别为为108.90、65.08、89.76和68.77;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排名AUD前2位。结论该院呼吸科抗菌AUD各季度变化较大,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应加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AUD值较高的抗菌的管理。

  • 标签: 呼吸科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院抗菌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我院2011年1月至2月、2012年1月至2月和2013年1月至2月住院患者抗菌使用强度。结果抗菌使用强度(AUD)明显降低;干预前后非限制级抗菌DDDs占比明显升高,而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占比明显下降。结论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抗菌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使用强度(AUD),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ASS合理用药系统查询我院2014~2016年抗菌使用情况,以限定日计量为单位(DDD),计算住院患者抗菌使用强度(AUD)。结果近三年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的AUD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抗菌类别前3名,基本上为青霉素类+酶抑制剂、二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结论我院抗菌使用强度仍偏高,应继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全院抗菌使用强度。方法利用PDCA对全院抗菌强度进行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的合理使用,使抗菌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全院抗菌使用强度明显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妇科抗菌使用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探讨的方向是妇科抗菌使用的过程中实施的强度管理方法以及产生的使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位,通过实施随机分配将这200位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100人)患者在此期间接受的是妇科抗菌强度管理;对照组(100人)在此期间未接受妇科抗菌强度管理。结果:实验组(100人)患者在抗菌使用频率方面、围术期抗菌使用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100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使用强度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科接受常规抗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呼吸科接受PDCA法抗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350例。对比两组抗菌应用指标及患者用药期间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抗菌应用指标、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使用后,抗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呼吸科患者治疗期间抗菌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抗菌使用合理性提高,还可激发临床医师使用抗菌的谨慎性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呼吸科抗菌使用不合理问题,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由此降低抗菌使用强度

  • 标签: PDCA法 呼吸科 抗菌药物 干预措施 使用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