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蝎蜈蚣治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法将2022年12月到2024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30例。对照组通过西药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全蝎蜈蚣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蝎蜈蚣应用在神经痛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全蝎蜈蚣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第磨牙压迫神经后疼痛的性质和症状与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相似,易造成误诊。根据临床病例,检索文献,分析下颌第磨牙与神经痛的误诊教训。在临床诊疗中,当头面部疼痛原因不明时,应考虑存在下颌第磨牙的可能性。

  • 标签: 第三磨牙 三叉神经痛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神经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头面部神经PHN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3~82岁,病史1~13个月。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至神经节,分别于神经节及卵圆孔单次注射血小板富集度(5.7±1.1)倍的PRP各0.5 ml。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7、15、30及90 d时患者数字等级评分(NRS)评分及无痛、轻、中及重度疼痛患者例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穿刺成功并完成治疗。治疗后1、7、15、30及90 d时患者NRS评分分别为[4.0(2.0)、3.0(1.5)、2.0(2.0)、1.0(1.0)和0(2.5)]分,均较治疗前的7.0(2.0)分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90 d时,仅有2例中度疼痛患者、没有重度疼痛患者,均较治疗前的6例中度疼痛和15例重度疼痛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治疗侧下颌区疼痛,1周内消失,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PRP神经节注射治疗神经PHN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三叉神经节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三叉神经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痛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诊疗80例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为前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针灸组(40例,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个组别,观察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0d后针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痛疗效确切,择主穴常有合谷、下关、风驰、内庭、足里、太冲、四白等,疼痛部位不同,合理选穴施针可提升治疗针对性,进一步保证疗效。

  • 标签: 中医 针灸 三叉神经痛 取穴
  • 简介: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sensory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的神经区域感觉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的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的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的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的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的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的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的一种手段。

  • 标签: 颌面部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三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神经痛病人行伽玛刀治疗,采用BNI疼痛分级量表评价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病例随访7~15个月,平均10个月,按BNI疼痛分级量表Ⅰ级14例,Ⅱ~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1例;总有效率96.8%。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 简介:神经痛是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多数临床资料证实血管压迫神经根入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区)是原发性神经痛的主要病因,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收治的29例又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就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龄神经痛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基础疾病多且复杂。选择此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时需考虑上述特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可证明哪一种外科治疗方式最为理想。经皮球囊压迫术、经皮半月神经节甘油破坏术、经皮射频热凝术均具有微创的优点,可反复进行,但其导致的感觉障碍难以避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为一种非侵入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开放性手术,但随着手术技术和条件的成熟,高龄已不再被视为禁忌,对神经不造成破坏为其显著优势。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作为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的方式之一,在高龄患者中放宽其适应证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 简介:  济南脑科医院(原济南头颈外科医院)主要采用国际微创技术诊疗顽固性、复发性神经痛,神经痛、面肌痉挛手术,在柏林李光华以《微创功能性神经痛手术》的演讲

  • 标签: 三叉神经痛面 新突破 治疗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53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0例。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面痛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61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进行外周神经分支注射阿霉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随访到61例,其中55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0%。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刨伤小、并发症少,可反复注射,效果可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阿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神经痛患者86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伽玛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2.36±1.25)分、(94.51±2.00)分及(93.05±2.15)分、手术成功率97.67%(42/43)、并发症发生率6.98%(3/43)。对照组护理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0.95±3.74)分、(84.79±3.70)分及(81.22±4.29)分、手术成功率88.37%(38/43)、并发症发生率13.95%(6/43)。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痛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伽玛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1名31岁男性,因患急性胃肠炎,给予诺氟沙星0.4g静脉滴注。滴注约40min后,患者左侧面部先有麻木感,然后出现发作性触电样剧痛。疼痛每次持续约10s,5min左右发作1次。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2天改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患者疼痛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有所减轻。继续治疗3d后,其症状消失。

  • 标签: 诺氟沙星 三叉神经痛样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及护理干预对改善神经痛患者口腔卫生的作用。方法将50例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不作干预,实验组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口腔卫生宣教及护理干预前、后2周两组患者口腔内牙菌斑指数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口腔卫生干预前牙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口腔卫生宣教及护理干预可以极大改善神经痛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牙菌斑指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明确。探讨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综合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手术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认为PHN的治疗预防是关键,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对神经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再加上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或配合超声激光照射镇痛效果更好,有助于预防PHN的发生。

  • 标签: 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