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永存动脉 MRA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 PTA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 PTA的 MRA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3例 PTA均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汇入基底动脉, 6例位于右侧, 7例位于左侧。按 Saltzman分型, I型 9例 (9/13, 69.2% ), lI型 4例 (4/13, 30.8% ),无 III型病例。结论 MRA为 PTA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 PTA的解剖结构。

  • 标签: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神经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分布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和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查看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周围支 多点射频 治疗效果
  • 简介:埃及开罗大学的El-Ghandour报道了椎-基底动脉扩张(VBE)致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情况,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TN的疗效。他们共分析10例由VBE导致的TN患者,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4岁,症状平均持续时间4.5年,6例患者TN为唯一症状,4例合并有面肌痉挛,6例合并有高血压。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动脉扩张 椎-基底 治疗 唯一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痛118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神经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神经痛病患118例。本研究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比较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的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较治疗前的神经V1(眼支)、V2(上颌支)、V3(下颌支)分支的阻滞情况;术后一天、1、3、6个月临床疼痛缓解情况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多分支和单分支阻滞情况都有出现,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缓解有效率的调查中发现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少数几例病患出现短时间内面部肿胀且无其他并发症,剩余多数患者完全没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 标签: 超声 翼腭窝内三叉神经阻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带钢连续轧制中,在区位置前后两根带钢经拨导向后,实现了由一条平面轧制过渡为两条立面卷取收集的过程。本文探究用导向槽取代拨功能的装置,以此达到更换简单、稳定可靠的目的。

  • 标签: 三叉区 导向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神经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70例神经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于实验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综合护理更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瘤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之间收治的30例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结果本组收治的30例神经痛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治愈者21例(70.00%),显效者8例(26.67%),无效者1例(3.33%),故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对神经痛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并遵医嘱合理用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快速康复,预后良好。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50例神经痛患者中,34例显效,12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营养达到平衡,情绪趋于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痛又称原发性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神经诱发电位(BTEP,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s)在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采用MVD术治疗神经痛患者53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BTEP的W2、W3波。其中38例在完成减压后BTEP明显改善(改善组),15例未明显改善(未改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改善组术后即刻缓解28例,10例术后两周内疼痛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麻木等并发症。15例未改善组中,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BTEP术中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缓解8例,4例术后疼痛缓解,3例在随访期仍存在明显疼痛;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均未见复发。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MVD术中BTEP改善可预测手术效果。未改善可能与责任血管压迫力量较大、病程较长、既往行过射频热凝术等因素有关,相较于改善组,手术疗效相对不确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神经痛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至2016年10月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的神经痛患者34例。患侧不同分级间神经FA及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TI参数和压迫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与血管接触Ⅰ、Ⅱ、Ⅲ级患者FA值分别为0.311±0.009、0.308±0.007、0.299±0.009,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9,P<0.05),不同级别间ADC值分别为(2.298±0.309)x10-3、(2.214±0.175)x10-3、(2.259±0.248)x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05)。结论DTI可于术前评估神经的损伤程度,且血管压迫越明显,FA值越低。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我院 70例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针灸,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4.29%高于对照组的 74.29%,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86%低于对照组的 17.14%,统计学有意义( P< 0.05)。结论:针灸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痛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高,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痛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诊疗80例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为前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针灸组(40例,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个组别,观察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0d后针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痛疗效确切,择主穴常有合谷、下关、风驰、内庭、足里、太冲、四白等,疼痛部位不同,合理选穴施针可提升治疗针对性,进一步保证疗效。

  • 标签: 中医 针灸 三叉神经痛 取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53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0例。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面痛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神经痛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和定向射频热凝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治愈29例(42.65%),显效19例(27.94%),有效15例(22.06%),无效5例(7.35%),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对68例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6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12%。随访中,出现带状疱疹患者5例,张口轻度受限患者5例,患侧面部触觉轻微减退1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病患者中5例为定向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3例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结论定向射频热凝术侵袭性小、短期内疗效好,但复发率较高;微血管减压术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病率低,是治疗原发性神经痛较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痛手术治疗的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8例神经痛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8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6%;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4%,2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9%。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全面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全面护理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神经痛患者的治疗。通过开展疼痛评估、药学监护,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和用药指导,并规范了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三叉神经痛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神经痛通过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2.5%,显著高于对照组17.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神经痛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针灸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