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人们对医疗行为的界定尚存分歧,导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鉴定、法律适用及赔偿责任等“二元化”现象的产生,给案件处理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本文拟对国内外医疗行为定义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医疗行为界定的四个方面和医疗行为的定义。

  • 标签: 医疗行为 二元化 界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行为流行学和健康教育上海医科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阮忠,黄敬亨行为流行学(BehavioralEpidemiology)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流行学分支。198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詹姆斯·迈森(JamesO.Masom)和肯尼斯·鲍威尔(Ken-ne...

  • 标签: 流行学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影响健康 青少年吸烟 行为流行病学
  • 简介:康医生:我在仲夏的一天晚上.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男友。经过这几个月的热恋,男友多次要求婚前性爱,我都拒绝了。我很担心我们的关系。我该怎么办?

  • 标签: 婚前性行为 危害 婚姻 离婚
  • 简介:    二、心理教育行为的作用    心理教育行为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行为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

  • 标签: 心理教育 教育行为 行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所中学、1所大学共393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自杀、吸烟、饮酒、接触毒品和无保护性行为。大部分危险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 标签: 饮食习惯 创伤和损伤 物质相关性障碍 性行为 青少年 城市
  • 简介:文章讨论了欺负的概念、研究意义、影响因素等同题。欺负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攻击行为。它有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儿童对欺负的态度随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女孩比男孩、低年级比高年级儿童更为同情和支持受欺负者,但同情多而实际帮助少。人格倾向、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都与欺负行为的发生有关。提出了欺负行为的心理干预,阐述了欺负行为的发展趋势,欺负研究的生态化和跨文化研究将成为欺负研究的趋向。

  • 标签: 儿童 欺负行为 身心健康 个性特征 社交能力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心理、行为综合治疗早泄的疗效观察。方法80例已婚早泄患者,病程6个月~7年(平均1年以上),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性心理指导、行为训练2~4个月,观察早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显效(阴茎插入阴道后能停留5min以上,能随意抽动,夫妻均较满意)26例;进步(由阴茎未进入或刚进入阴道即射精转为阴茎能在阴道内作适当抽动,但时间少于2min,或由阴茎进入阴道抽动少于10次转为60次以上)33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1例。结论药物、心理、行为综合治疗早泄疗效较好。

  • 标签: 早泄 行为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红蜡笔,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要用。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莎莎。

  • 标签: 攻击行为 儿童 矫治 画画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的行为干预方法和策略。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8年收住我院内科20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和躯体现况调查,找出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行为治疗模式和方法。结果研究发现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教育和治疗:给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良好环境,以利促进冠心病患者早日康复;注意饮食方面的宣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活指导,宣传冠心病的基础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如何预防冠心病的措施,紧急状态的处置。结论应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干预,针对其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干预策略。

  • 标签: 老年冠心病患者 行为干预 行为治疗 个体化治疗 干预方法 患者心理
  • 简介:对城市男性的饮酒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饮酒率为88.5%,其中行政管理者100%,工作84.9%,科技人员82.4%,酒依赖患病率151.38‰。对饮酒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城市 男性居民 饮酒行为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瘙痒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VAS得分:(1.96±1.54)分,PSQI得分:(8.83±2.05)分,DLQI得分:(10.46±2.24)分]搔抓行为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VAS得分:(4.68±1.48)分,PSQI得分:(12.89±2.02)分,DLQI得分:(14.62±2.12)分],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搔抓行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搔抓行为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40例,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促进疾病控制和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条件反射学说是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而我国的行为主义理论实在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我国的心理学必须抛弃各种主观意识上的东西,包括意识、理念等1。它所研究的是能够看到的而且能够进行客观评价与测量的刺激和反应。由于该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所以具有非常强大的操作性。在我国的矫正实践中,对行为主义理论的运用非常普遍。文章主要介绍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矫正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行为主义理论 矫正实践 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