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近五年来在我院普遍开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保证手术安全,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预防复发,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即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术中配合良好,术后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等,使病人尽快恢复,无出现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且在治愈出院后,随访病例中无一例复发。

  • 标签: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 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是我院近年来普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它以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少、对患者打击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的临床实践深受患者认可,术后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有效配合治疗,明显降低了住院费用。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3月份至2023年3月份,患者的数量为30例,分析对该30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患者提供经皮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明确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感染指标明显下降,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为肺炎雷伯菌肝脓肿的患者提供经皮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引流 抗生素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超声科实施粗针穿刺的患者切片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月,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切片采用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切片进行HE染色,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准确性。结果:从数据可见,在类型数量方面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时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1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均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30例)。甲组实行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乙组依照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满意率和康复效果。结果:甲组满意率为96.67%,高于乙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妇产科
  • 简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继发病变,开颅清除血肿是常规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0例病人采用颅锥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引流血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溶解 穿刺 颅内血肿 引流 常见 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病例选择本院2019年02月-2020年10月的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实行优质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参照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听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其参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78%、8.33%,差异明显(P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采血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并探讨相应的穿刺点按压护理方式。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选择我院中接受体检并家属同意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0名体检者。按实验习惯将其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进行管理时,对照组内血液样本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而实验组内则采用优质护理,在采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采取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并且研究对象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结论:儿科静脉采血对于儿科的病情诊断来说至关重要,在针对体检者进行采血时,护理人员更加需要做好有效的风险管理,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进而保障体检者采取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液检验指标 血液标本 采集 护理管理
  • 简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既保护了患儿的静脉,也方便了从静脉取血样进行各项检验;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73例,其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1个月~14岁。病种:婴幼儿腹泻25例、肾病综合征16

  • 标签: 小儿 浅静脉 套管针 留置 护理
  • 简介: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是临床护理及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操作之一。目前大多数临床采用的方法是针头先进入皮肤,探刺血管再抽吸,达需要量拔出。这种方法往往穿刺或深或浅。抽吸时不见回血再重新探刺血管,这样会使患者感到紧张及疼痛。另外在拔出时往往会带有血液,容易污染患者的穿刺部位的皮肤、操作者的手及试管外壁,易造成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在多年的工作实践

  • 标签: 静脉采血 疼痛 标本污染 检验医学
  • 简介:目的分析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化疗的顺利进行。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没有感染的发生,使化疗能正常顺利进行。结论化疗性静脉炎,关键在于早预防与早治疗。

  • 标签: 静脉炎 输液技巧 早期预防
  • 简介:通过对静脉输液衍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类型、发病机制、危害性进行阐述及分析,提出预防方法,为临床科学静脉输液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防治
  • 简介:本文总结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经验。通过严格执行药品、信息系统、环境、审方、配制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输液配置正确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在我国成年人中,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达20%,患病人群超过2亿。然而一项涉及9.5万人的调查显示,每6名患者中仅有2人主动求诊。初期患者和皮下脂肪厚的患者较易出现"隐藏性"静脉曲张,约有15%"隐藏性"患者在确诊时已情况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人在长时间站立后,静脉血液回流发生困难,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高,静脉扩张,瓣膜产生闭锁不全所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初期患者 患病人群 皮下脂肪 血液回流 静脉扩张
  • 作者: 陈世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富顺县怀德镇中心卫生院陈世群近年来,我国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人往往认为此病无关痛痒,所以极少会寻求医生的帮助,然而此病真的“无关痛痒”吗?前日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反应:“以前有静脉曲张情况,但是并不严重,上个月出了一场车祸,肩胛部位骨折,并且腿部也被撞肿了,结果静脉曲张就成了静脉血栓,并且脚踝处常常发痒,皮肤也有溃疡症状,需要接受治疗吗?”其实,这位病人的情况就属于医学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在发生这种情况后又该怎么办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工作中90%以上的住院患者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如何运用最佳的静脉穿刺法,减轻患者痛苦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进针法改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并对两种进针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所致患者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损伤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操作技术 静脉输液 进针方法 静脉穿刺法 一次穿刺成功率 临床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