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化疗药物药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正确药率。 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实行 品管圈活动 管理, 选择 120 例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年 5月 收治的肿瘤患者(均需要接受化疗),

  • 标签:
  • 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占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1]。因其痊愈率低,愈后差,不仅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减轻患者负担,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病程、症状等,选择费用合理、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状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成本与效果比 敏感度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氯氮平 阿立哌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对其进行选取(1500例)依据药物特征及相关参考文献,分析抗菌药物的药时间及合理性。结果:本次研究总结提出氟喹诺酮类药物每天1-2次,氨基糖苷类药物每天1次,大环内酯类每天3-4次,β-内酰胺类每天1次。结论:临床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需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不仅需确保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还需保障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需要使用常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医师个人经验指导服药;观察组:严格按照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服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4月收治的74例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将给药时间控制应用在实验组中,不予以对照组药时间控制,观察和比较组间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药合理率(91.89%)相比对照组(72.97%)要高(P

  • 标签: 给药时间 抗菌药物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药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讨论有关对策建议。方法以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任职的7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样本,记录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药缺陷发生率,以及药缺陷事件具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改善建议。结果 未满3年和3-6年护理人员药缺陷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超过6年护理人员药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满3年和3-6年护理人员(P<0.05);护师及以上药缺陷率低于护士药缺陷率(P<0.05);剂量有误、核查不仔细、口服药错发是主要给药缺陷事件。结论 影响儿科临床药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较多,院内应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力求将给药护理缺陷发生率降至最低。

  • 标签: 儿科 临床给药 护理缺陷 相关因素 改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与静脉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20.3-2022.3收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管理组(雾化吸入药)和参比组(静脉药),对比疗效。结果:管理组病症消失时间较参比组提前,管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较静脉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优势。

  • 标签: 雾化吸入 静脉给药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时常发生,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新发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疾病对社会与人的影响。方法:通过总结新发传染病疾病防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有效策略。结果:新发传染病传播主要是因为健康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较差,缺乏区域乃至全世界预警机制造成的。结论:要做好相关宣传,提升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实现以预防为主的控制策略,推动传染病信息系统的建立。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疾病预防控制 流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常规输液,对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和选用材料两组都相同。观察组不带手套并采用成人式的吸氧管道和胃管固定法,干预组通过戴手套用蝶形胶布固定输氧管,用3M透明敷料将胃管固定,然后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抓伤和管道脱略率为0,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11.68%、5.83%、3.06%;观察组皮肤抓伤率为7.29%,抓脱管道皮肤损伤率为9.21%,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8.98%、43.68%、35.84%。将留置针的脱落率排除后,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发生显著减少。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老年置管患者管道滑脱中,应用风险管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置管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8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皆为42例,给予对照组老年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置管患者实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管道滑脱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老年置管患者的深静脉置管滑脱率、尿管滑脱率以及胃管滑脱率都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置管患者管道脱落,提升护士的管道护理水平,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老年置管患者 管道滑脱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深低温对肝脏Glisson管道三级分支以上区域的冷冻效应.方法30只小猪,随机分为4组,用平底冷冻头分别对A组动物第一肝门部、B组动物左肝外叶的Glisson管道、C组动物左肝外叶Glisson管道的主要分支区域进行3分钟的直接深低温冷冻(冷冻时阻断肝门);对照组:仅阻断肝门3分钟.术后观察动物血清肝功能的改变,患肝的病理变化,并用彩超了解受冻管道的情况.结果A组动物肝门部的胆管系统在冷冻后出现严重损伤,表现为进行性、不可逆的胆管坏死、狭窄、胆瘘、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肝门部较大坏死物质也会对门静脉造成压迫;在B、C组,冷冻可造成受冻部位肝实质、胆管及门静脉分支管壁的坏死,而肝动脉分支不受影响,术后8周原冷冻区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管腔依然保持通敞,所在肝叶萎缩、纤维化.结论如对第一肝门部进行直接深低温冷冻,应注意避免损伤胆管系统;而机体可耐受对部分肝叶Glisson氏管道系统二、三级分支区域的直接深低温冷冻,冷冻可造成受冻部位肝实质的坏死,达到外科治疗目的.

  • 标签: 肝脏 冷冻外科 彩超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在肿瘤患者PICC管道自我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86例(2019.01-2020.12),随机分成甲(常规护理)、乙(全程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组,各43例。对比、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自我维护能力评分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管道 自我维护 全程护理干预 健康指导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在肿瘤患者PICC管道自我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86例(2019.01-2020.12),随机分成甲(常规护理)、乙(全程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组,各43例。对比、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自我维护能力评分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管道 自我维护 全程护理干预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闭环负反馈控制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1年1月本院医治的82例手术病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依照红绿双色球法方式来实现分组,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存在41例。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方式的管道护理,实验组病人选择闭环负反馈控制,代表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2.68%相比于对照组的80.49%更高;实验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表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更理想,组间对比表明(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质量控制期间实行闭环负反馈控制,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行。

  • 标签: 闭环负反馈控制 术后管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色标法在ICU重症患者各种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比色标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异常事件数量,以及护理人员对管道标识的满意度。结果:对比患者因管道识别差错数显的护理异常事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异常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色标管理 ICU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闭环负反馈控制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1年1月本院医治的82例手术病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依照红绿双色球法方式来实现分组,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存在41例。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方式的管道护理,实验组病人选择闭环负反馈控制,代表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2.68%相比于对照组的80.49%更高;实验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表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更理想,组间对比表明(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质量控制期间实行闭环负反馈控制,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行。

  • 标签: 闭环负反馈控制 术后管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不同吸入药方法疗效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通过储雾罐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B组患儿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进行两组患儿急性发作缓解疗效、速度、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初始治疗药后60分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哮鸣音、气喘、咳嗽等症状均消失,各项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储雾罐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均能够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症状得到迅速缓解,临床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储雾罐 空气压缩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不同药方式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肺炎患儿50例,实验组肺炎患儿50例,两组均按肺炎防治方案治疗,对照组肺炎患儿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实验组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8%,实验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肺炎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实验组肺炎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给药方式 小儿肺炎 疗效 对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