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 检验 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患有乙肝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80 例。 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对乙肝病毒检验。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对乙肝病毒检验。对比两种方法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 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观察组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比,它的检验效果更佳,准确度更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乙肝疑似患者100例。全部患者血清分别接受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检验。对比两种方法的乙肝病毒各标志物(HBsAb、HBsAg、HBeAb、HBeAg、HBcAb)的检出率及对不同浓度血清表面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结果化学发光对HBeAg、HBsAb、HBeAb的检出率与酶联免疫对三项的检出率对比无差异(均P>0.05),而化学发光对HBsAg和HBcAb两项的检出率(16.0%)、(45.0%)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对这两项的检出率(5.0%)、(20.0%)(均P<0.05)。化学发光对不同浓度血清检测灵敏度要高于酶联免疫,但两者对比无差异(均P>0.05)。讨论与酶联免疫法相比较,化学发光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更高,同时化学发光对血清表面抗原的灵敏度要略高于酶联免疫,但在实际检验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胶体金和酶联免疫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8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所有体检者使用胶体金(对照组)和酶联免疫(观察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检测艾滋病抗体过程中不管是使用胶体金还是使用酶联免疫,都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价值极高。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采取手术与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42例老年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折,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进行分组,予以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各21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但治疗1、2个月后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与腕关节功能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尺偏角、桡骨缩短长度、掌倾角等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均相对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骨折恢复,改善患者腕功能。

  • 标签: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 非手术治疗 临床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着组和对照组,每组中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米司酮。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34例,占97.1%,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有23例,占65.7%,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X2=11.4305;P<0.05);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使用米司酮来治疗妇产科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并且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进行推广的可行性较高。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强调医疗质量管理中应该重视计划再手术,计划再手术率的降低会带来医疗纠纷的减少。方法计划再手术率与医疗相关指标的影响。结论计划再手术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降低计划再手术率,对医疗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计划再手术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纠纷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米司酮对妇产科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 ,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 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患者 29例、有效患者 13例 , 无效患者 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对照组显效患者 13例、有效患者 25例 , 无效患者 5例 , 治疗总有效率为 88.3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 2例不良反应患者 ,其中 1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5%;对照组出现 9例不良反应患者 ,其中 4例恶心呕吐、 2例头晕、 3例腹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9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妇产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使用米司酮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安全性更高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米司非酮 妇产科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 2017 年 5 月 - 2018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 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 26例,手术治疗组 62例,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 91.94%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的 73.07%,手术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组 6.45%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的 26.92%( P< 0.05)。结论:肩胛骨骨折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对移位严重,类型复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功能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 ICU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不仅暂时失去活动能力,需要人照护,而且还可能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明确表示自己的护理需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日益落实,对于 ICU患者加强护理,尽可能满足其身心护理需求,已成为本科室关注的重点。护士应用语言沟通和传统语言沟通方法,无法准确了解患者情绪及需求,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语言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护理 患者需求 非语言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用药过程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闭经,口服米司酮治疗,12.5mg,每日1次,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观察服药后副反应。结果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缓解。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平均缩小(P<0.01)。停药后34例患者子宫肌瘤逐渐增大,22例患者出现潮热、恶心等轻微副反应。结论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疗效,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治疗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氨蝶呤与米司酮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参与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按照治疗方式区别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用米司酮药物治疗,后者采用甲氨蝶呤与米司酮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宫外孕症状患者,应当优先给予甲氨蝶呤与米司酮联合治疗,提高疗效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宫外孕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有效减少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的所有计划再次手术病例,运用帕累托图、鱼骨图等质量工具综合分析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0.4%,以器官移植、妇科发生率较高,发生主要原因为切口感染或裂开、术后出血或血肿;根本原因包括术前评估不到位、医生手术操作不熟练、术后伤口观察和管理欠规范等。结论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伤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术操作培训,定期开展手术考核评估及手术再授权,开展计划再次手术监测与持续改进活动,可减少和避免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再次手术 帕累托图 鱼骨图 医院评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