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浅部真菌经盐酸布替萘芬软膏与克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 90例浅部真菌患者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45例,对照组行克霉唑乳膏治疗,观察组行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行克霉唑乳膏治疗,观察组行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8.8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 P<0.05)。 结论:浅部真菌经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克霉唑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布替萘芬软膏 克霉唑 浅部真菌病
  • 简介:由本刊编辑部与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浅部真菌治疗进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5日-9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参会。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治疗 会议 上市 成都市 编辑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112例临床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G试验((1,3-β-D-葡聚糖)和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以及真菌培养。观察三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别,对比检出时间。结果: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真菌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M试验和G试验检出时间比真菌培养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试验和GM试验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准确度较高,而且还可以显著缩短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G试验 GM试验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非曲霉属丝状真菌(N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诊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NAMI的24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4例移植后NAMI患者,男21例(87.5%),女3例(12.5%),中位年龄33(10~66)岁。NAMI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88(2~856)d,10例为确诊,14例为临床诊断;19例(79.2%)发生在肺部,4例(16.7%)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1例(4.2%)发生在鼻窦;病原菌分布中根霉菌14例(58.3%)、毛霉菌5例(20.8%)、犁头霉菌3例(12.5%),尖端赛多孢子菌2例(8.3%);临床症状为发热20例(83.3%),头痛4例(16.7%),咯血、腹痛腹泻、抽搐(颅内感染)各2例(8.3%),胸痛1例(4.2%)。在18例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38.9%(7/18)。中位随访时间为自NAMI诊断后229(2~2 280)d,2年总生存率为(24.0±14.5)%。结论allo-HSCT后非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感染以根霉菌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死亡率高。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丝状真菌,非曲霉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对外耳道真菌患者共146例,73例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73例使用硼酸滴耳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3月后疗效。结果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有效率76.7%。结论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疗效可靠,耐受性好,值得基层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外耳道 真菌病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患者的标本共1293例,对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红色毛癣菌685株(53.00%)、须癣毛癣菌333株(25.75%)、犬小孢子菌31株(2.40%)、铁锈色小孢子菌37株(2.86%)、絮状表皮癣菌8株(0.62%)、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0.62%)、紫色毛癣菌6株(0.46%)、玫瑰毛癣菌6株(0.46%)、断发毛癣菌11株(0.85%)、念珠菌168株(12.99%).结论: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患者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为检出比例最高的前三种菌种,念珠菌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真菌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两性霉素B溶液联合利福平对耳真菌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96例耳真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复方两性霉素B溶液联合利福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耳真菌患者复方两性霉素B溶液联合利福平,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两性霉素B 利福平 耳真菌病 细菌感染
  • 简介:  外耳道真菌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局部处置相当重要,如处理不当易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致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52例(81)耳外耳道真菌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局部涂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局部处置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绿化对草坪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多,草坪病害对草坪养护及草坪的观赏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山东半岛地区青岛、烟台等城市的草坪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山东半岛地区草坪病害多为夏季枯斑、黑斑、镰刀枯萎。并对这几种病害的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措施进行归纳,以期对草坪病害防控给予指导。

  • 标签: 草坪病害 真菌 发生规律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髓系肿瘤患者采取改良伏立康唑方案预防侵袭性真菌(IFD)血药浓度变化、预防效果和治疗费用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8例拟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进行IFD预防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伏立康唑方案中,成年患者IFD预防治疗的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200 mg/次,间隔12 h给药1次;12~18岁且体重≥50 g者,伏立康唑剂量同成年患者;年龄<12岁或年龄为12~18岁且体重<50 kg者,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4 mg/(kg·次),间隔12 h给药1次。测定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计算血药浓度达标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不同类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真菌感染突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可能影响伏立康唑预防IFD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第201709-11号),并与全部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1.89±1.21)mg/L。其中≥0.5 mg/L患者占89%(96/108),≥1 mg/L者占78%(84/108)。以1 mg/L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阈值,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的血药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5 mg/(kg·d)者[59%(10/17)比81%(7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②不同年龄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01)。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5 mg/(kg·d)者[(1.35±0.79) mg/L比(2.06±0.57)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42)。③本研究108例患者中,发生IFD者为9例(8.3%,包括临床诊断者1例和拟诊者8例)。发生IFD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未发生者[(1.08±0.8) mg/L比(2.11±1.21)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1)。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0.5 mg/L及>0.5 mg/L患者的真菌感染突破率分别为33.3%(4/12)及5.2%(5/96),≤1 mg/L及>1 mg/L者分别为25.0%(6/24)及3.6%(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患者年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原发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越高,IFD预防效果越好(OR=3.584,95%CI:1.690~7.601,P=0.001)。④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4 mg/L患者的幻觉发生率(10.9%,10/101),显著低于>4 mg/L者(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⑤改良伏立康唑方案的日均治疗费用为(653.89±44.69)元,显著低于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计算的(991.52±188.05)元,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7,P<0.001)。结论改良伏立康唑方案在未降低髓系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基础上,IFD预防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明显降低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费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药浓度 髓系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外耳道真菌患者实施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80例外耳道真菌患耳作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耳的治疗方案为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统计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实施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80例患者得到的总体有效率是97.50%,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取得到了良好的成效。结论对外耳道真菌患者实施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举措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推广应用价值巨大。

  • 标签: 达克宁霜 4%硼酸酒精滴耳液 外耳道真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6月我院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66.67%。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因严重肾功能损害停药。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肺真菌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我国皮肤性学及真菌学奠基人之一、一代宗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秦启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5月15日17时0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标签: 真菌病 皮肤病 复旦大学 皮肤科 医院 华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发生侵袭性真菌(IFD)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初诊AML患者206例(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入院后接受静脉抗真菌或诱导化疗前1个月发生IFD、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龄>65岁),其中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47例(泊沙康唑组),使用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61例(伏立康唑组),未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98例(对照组)。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诱导化疗期间IFD的发生率及泊沙康唑口服悬液、伏立康唑片的药物安全性。结果(1)泊沙康唑组出现5例(10.6%)IFD,均为拟诊病例;伏立康唑组出现11例(18.0%)IFD,其中拟诊7例,临床诊断3例,确诊1例;对照组出现35例(35.7%)IFD,其中拟诊19例,临床诊断11例,确诊5例。泊沙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IFD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泊沙康唑组IFD的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泊沙康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伏立康唑组[12.8%(6/47)比32.8%(20/61),P<0.05]。结论(1)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或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可以明显减少IFD的发生率;(2)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和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疗效相当,但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安全性更好。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下清理及局部涂擦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外耳道真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治疗,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派瑞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头晕1例,耳痒1例,耳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外耳道红肿1例,耳痒1例,耳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6.67%(2/30),对照组复发16.67%(5/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局部涂擦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派瑞松 耳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浅层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浅层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