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无神经节细胞大鼠模型,为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生1周龄乳鼠16窝,每窝中随机取4只肛门灌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4只肛门灌注1%的苯扎氯铵(BAC)作为实验组,灌注后2、4、6、8周观察两组灌注后表现(饮食、活动、腹部及排便等情况)以及直肠形态;HE染色、HuD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肠神经节形态,并计算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节的数量;q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灌注后2、4周,两组大鼠无明显异常,6周后实验组出现轻微腹胀,排便减少,至8周时腹胀明显,不排大便,伴精神萎靡,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2周、4周时两组直肠形态无异常,6周时实验组出现轻度狭窄,8周时明显狭窄,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HE染色:术后2、4周两组直肠神经节细胞大小、形状以及数量上无明显异常(P〉0.05),6周时两组神经节细胞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0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P〈0.001),至8周时实验组未见肌问神经节细胞,对照组无变化。免疫荧光染色:HuD在两组大鼠肠肌问神经节中均有表达,2、4周两组无明显区别;6周时,实验组神经节细胞较对照组体积小、形态异常,至8周时,实验组已无荧光表达,对照组无改变。qRT—PCR:2、4周时两组GDNFmRNA、nNOSmRNA均无明显差异(P〉0.05),6、8周时实验组GDNFmRN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6±0.03vs1.05±0.32;0.39±0.24vs1.02±0.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8周时GDNFmRNA的表达量较6周时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6、8周时实验组nNOSmRNA比对照明显降低(0.54±0.33vs1.14±0.50;0.40±0.24vs1�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动物模型 大鼠 苯扎铵化合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讨已成为相关实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研制与中医证型相近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是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及其机制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综述
  • 简介: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选择和建立一个正确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病因和药物研究的关键。能反映骨松病理特征的模型可为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帮助,而不恰当的模型导致错误的结论,最终因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将医学的发展引入歧途。FDA对骨质疏松……

  • 标签: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标准化 预防 治疗 骨骼系统
  • 简介:小型猪与人的基因同源性高,各脏器及组织的大小结构和生理学等方面也极其相似,同时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优势,作为耳科动物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小型猪在耳部解剖、内耳形态及电生理等方面与人的相似性,展示小型猪作为耳科学领域实验动物模型的优势。同时,归纳了目前小型猪动物模型在耳科领域,包括聋病的机制和治疗的相关基础研究、听觉植入相关研究、耳外科解剖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小型猪作为耳科领域的新兴动物模型将为耳科学及听力学的相关研究,为人类聋病的防治提供最理想的实验模型及论证。

  • 标签: 小型猪 动物模型 耳科学
  • 简介: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以及自然灾害的加剧(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人类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1,2]。通过临床工作发现,在外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四肢伤及休克。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颅脑损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 动物实验
  • 简介: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更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在乳腺癌预防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肿瘤在体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是肿瘤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乳腺癌癌前病变为乳腺普通增生和乳腺癌之间的一种临界病态,建立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乳腺癌发生原因及机制的重要方法,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一般是通过自发性模型、诱发模型或可移植模型的方法进行建立,对其建模方法及检测途径进行介绍,并加以比较。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人类癫痫(eplilepsy,EP)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约为35/(10万*年),患病率约为5‰[1].要弄清癫痫发病机制,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活体人脑做实验,来进行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复制癫痫动物模型成了用于各种目的性研究以获得最新信息的最理想,最流行的方法,电刺激复制癫痫动物模型尤其是电点燃模型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模型.本文旨在评述不同电刺激方式所致的癫痫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的形成.

  • 标签: 电刺激 癫痫 动物模型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改良大鼠肺再灌注(IR)损伤模型,评估其病理生理表现,探讨其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28只成年SD大鼠,每组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肺IR损伤组(IR组)。IR组全麻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仰卧位开胸,找到解剖标志物支气管软骨,暂停通气并置入止血夹,恢复通气,阻断肺门30 min后开放IR 45 min。SHAM组全麻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分离肺门相同时间后关胸。术后抽取动脉血气,肺组织进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测定干湿比,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氧化应激通路p38MAPK及NF-κB信号通路、炎性因子TNF-α、内皮细胞功能标志物eNOS表达水平。结果肺IR损伤可见气管内粉红色水样分泌物,肺大体呈水肿、淤血征象。肺泡炎评分显著升高,干湿比升高,伴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TNF-α表达显著升高,eN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左侧夹闭肺门、双侧IR损伤模型是一种实用动物模型,该改良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及可重复性高。

  • 标签: 肺再灌注损伤 大鼠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SARRP)建立Wistar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体内模型。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60和75 Gy组,每组9只。基于SARRP结合照射前磁共振图像(MRI)勾画大鼠食管靶区并制定计划,每次分别照射0、8、12和15 Gy,连续照射5 d,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管病理和磁共振图像改变。结果75 Gy组大鼠在照后第6天体重最先出现明显降低(P<0.05),照后第9天各照射组大鼠食管较对照组增粗(F=14.20,P<0.05)。照后第9天HE染色显示,40 Gy组放射性食管炎形成率为4/5,60 Gy组食管炎形成率为5/5,且以轻度食管炎为主,75 Gy组食管炎形成率为5/5,其中3/5表现为重度。照后第9天各组大鼠病理损伤评分[M(Q1, Q3)]为0、1.0(0.5, 2.5)、1.0(1.0, 2.5)和4.0(1.5, 6.0),75 Gy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69,P<0.05)。动态监测颈部MRI图像后发现,照后第9天时各照射组大鼠食管信号增强变宽。结论本实验基于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结合MRI成功建立大鼠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75 Gy是最佳照射剂量,且第9天是最佳观察时间点。

  • 标签: 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 放射性食管炎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动物模型可用来模拟失同步心力衰竭(DHF)发生发展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深入探索DHF和CRT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模型以犬类等大型哺乳动物为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用小鼠及大鼠建立DHF和CRT模型的方法也逐渐涌现。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多种DHF和CRT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模型,动物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失同步运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乔杰 庞艳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市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 100191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Wistar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 MV X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3、5、7、14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25、30 Gy照射后第3、5、7、14天大鼠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不同照射组放射性射线照射后大鼠1~2周内每日进食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经25、30 Gy射线照射均未出现死亡,30 Gy组大鼠全部出现食管损伤,第7天时损伤程度最重,病理评分5.00±0.75、进食量为0 g,第14天时损伤程度减轻,进食量恢复至接近照射前。结论Wistar大鼠经6 MV X射线30 Gy剂量单次照射食管可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模型,照射后第7天为急性损伤期理想观察时间,之后损伤逐渐减轻,第7~14天可选择时间作为愈合修复阶段的观测点。

  • 标签: 大鼠,Wistar 放射性食管炎,急性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病变,具有持续性气流受限的特征,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建立COPD动物模型是COPD各类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建模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COPD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归纳各种造模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总结其相关检测指标,以期为未来COPD的基础研究所应用的动物模型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模型,动物 造模方法 香烟烟雾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索兔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不用呼吸机支持,迅速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结果心梗造模组胸前导联V2、V5,ST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心肌酶谱升高。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 标签: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尽管新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为了能明确及验证其遗传学病因及耳部发育病理生理机制,必须依靠动物模型。该文就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种类、经典建模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综述,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者们选择、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小耳畸形 动物模型 基因工程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的单纯胰液反流动物模型,并比较胰液、胰液+胆汁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按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分别制作胰液+胆汁混合食管反流(混合组,20只)及单纯胰液食管反流(胰液组,20只)大鼠模型,对照组(10只)仅单纯剖腹再关腹.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食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混合组大鼠术中及术后共死亡4只,制模成功率80%;胰液组共死亡6只,制模成功率70%.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周后体重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16±20)g对(286±28)g,P值均<0.05)].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制作单纯胰液反流的RE模型,为研究胰液造成的RE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食管炎 消化性 胰液 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