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随访6~12个月,总结其手术效果。结果17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6例,1例皮瓣远端出现少量坏死,经门诊换药最终愈合。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个月,皮瓣柔软,外形良好,两点分辨觉为7~11 mm,各关节活动灵活。手指功能优14例,良2例,可1例。结论该术式是临床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不损伤固有动脉和固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血液运行良好,手指外形、感觉恢复满意。

  • 标签: 皮瓣 穿支皮瓣 指端缺损 拇指
  • 简介:摘要: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人文特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生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随着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利用教材中的合作探究,名著阅读等内容将语文知识指向核心素养,力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城市建设逐步由传统的增量扩张转型为存量优化。山地城市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类型,受自身自然地形要素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设施配套等多方面均会受到条件制约。如何高效盘活山地城市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生活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是山地城市建设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以五山主城区城市建设为例,基于城市现状建设,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设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山城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存量规划 山地城市 建设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血清CA125标。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25标、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中国先天性挛缩蜘蛛畸形综合征(congenital contractural arachnodactyly, C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骨骼疾病Panel)对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发现FBN2基因可疑致病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进行新变异验证,确定该家系的致病位点,并对家系中孕23周胎儿抽取羊水标本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杂合变异,而家系正常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也携带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杂合变异。结论FBN2基因c.3528C>A(p.Asn1176Lys)变异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FBN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综合征 FBN2基因 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侧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侧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皮瓣修复12例,亚急诊皮瓣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外观满意,皮瓣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桥接血流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 指固有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指端动脉弓的同指单侧固有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治疗儿童指端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10例12指端软组织缺损患儿。缺损面积1.0 cm×0.8 cm~2.0 cm×1.8 cm。切取同指单侧固有血管神经束联合指端动脉弓穿支皮瓣,皮瓣设计成"V"形,切口线设计为锯齿状,保留指端动脉弓交通支血管,向远端推进修复指端或背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创面。皮瓣近端最远至掌指关节。结果术后10例12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存活良好。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无明显屈曲挛缩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皮瓣区无感觉障碍。末次随访时患指关节屈曲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分:优10,良2。结论携带指端动脉弓的固有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远端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指固有动脉穿支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MPP患儿共146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61例;另根据血清MP-IgM抗体滴度分为低滴度组48例(MP-IgM 1︰80)、中滴度组51例(MP-IgM 1︰160、1︰320)和高滴度组47例(MP-IgM≥ 1︰640)。比较不同病情程度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数、NLR、血清抗体滴度,比较不同血清MP-IgM抗体滴度组患者CD64数和NL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64数、NLR水平与血清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患者CD64数、NLR、血清MP-IgM抗体滴度[(8.2 ± 1.7)、(5.8 ± 1.2),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者12例(19.7%)、1︰160者13例(21.3%)、≥ 1︰320者36例(59.0%)]均显著高于轻症组[(5.3 ± 1.1)、(4.1 ± 0.6),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者36例(42.3%)、1︰160者26例(30.6%)、≥ 1︰320者23例(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1.633、10.576,χ2 = 15.676,P均< 0.001)。高滴度组患者CD64数和NLR水平分别为(8.03 ± 1.69)和(5.94 ± 1.35),均显著高于中滴度组[(6.42 ± 1.53)和(4.68 ± 0.87)]以及低滴度组[(5.26 ± 1.08)和(4.02 ± 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3.321、44.226,P < 0.001);中滴度组患者CD64数和NLR水平高于低滴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53、3.961、P < 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4数、NLR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r = 0.611、0.608,P均< 0.001)。结论CD64数、NLR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随着MPP患儿病情加重,3项指标水平均升高,同时检测3项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MPP患儿病情,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抗体滴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降低,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也恢复得较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指端皮肤缺损 围术期 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 指动脉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数对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四〇四医院收治的脐静脉置管新生儿537例,其中发生感染患儿51例为感染组,未感染患儿486例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数,分析各指标及其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入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为9.50%(51/537)。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和CD64数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6.31 ± 5.21)vs.(2.54 ± 0.63),(12.31 ± 2.96)vs.(3.95 ± 1.20),(2.97 ± 0.47)vs.(2.10 ± 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0.904、27.883、13.822,P均< 0.001)。血清PCT与CRP(r =-0.316、P = 0.009)和CD64数(r = 0.293、P = 0.015)间呈正相关,CRP与CD64数亦呈正相关(r = 0.285、P = 0.018)。血清PCT、CRP、CD64数单项指标诊断感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8 ng/ml、6.12 mg/L和2.5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19和0.775;而PCT、CRP和CD64数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数对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早期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3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患儿早期感染诊断率。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 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侧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疑似缺(趾)-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腭裂综合征男性引产胎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方法采集先证者皮肤标本和其父母的血液标本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可疑致病性变异位点,Sanger测序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检测到先证者中Tp63基因c.673C>T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曾被报道导致手裂/足裂畸形。结论Tp63基因的c.673C>T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先证者的发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遗传咨询和分子诊断提供了依据,并扩大了该变异导致的临床表现谱。

  • 标签: 缺指(趾)-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腭裂综合征 Tp63基因 错义变异
  • 作者: 韦一航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21-03-17
  • 出处:《中国电业》 2020年第32期
  • 机构:马见雄,中国著名配电导线专家,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加勒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在低压配电市场拥有近20年的研发、管理经验。他不仅是一名经商有道的成功企业家,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配电导线专家。在马见雄的价值理念中,不能做一名只顾逐利的商人,而是要为中国的配电导线事业做一些实事,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