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机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诊断子宫异位症患者100例,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与血清CA12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水平,并采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0.93±2.88)、(9.83±3.78)pg/ml,(16.34±3.46)、(19.03±3.5)pg/ml]均下降,与治疗前[(26.63±3.18)、(29.81±2.50)pg/ml,(27.81±3.70)、(30.65±2.65)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A125水平[(51.80±10.43)pg/ml、(28.75±9.58)U/L,(69.74±12.38)pg/ml、(43.88±8.48)U/L]均下降,与治疗前[(124.76±22.41)pg/ml、(109.60±18.76)U/L,(126.90±24.52)pg/ml、(105.60±19.84)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子宫异位症具有较好疗效,分析其机制与下调炎性反应与减少血管生成因素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炎症介质 温经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患者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子宫癌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0例参与研究,根据两组子宫癌患者的自愿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50例,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子宫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不明显,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子宫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子宫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复发率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子宫异位症术后复发率为40.00%(26/65)。复发患者中,年龄≥30岁、治疗依从性差、保守治疗、未充分了解疾病知识、无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较高。结论患者年龄、疾病分期、有无药物治疗、手术方式、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治疗依从性均为子宫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故而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坚持药物治疗,可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复发 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4.5%,甲组不良反应率9.1%,乙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患者应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伸性护理对子宫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子宫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常规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术后生存质量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子宫癌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延伸性护理服务的运用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延伸性护理 子宫内膜癌 术后生存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不孕症患者子宫组织行病理活检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68例不孕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子宫组织行病理活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泌反应型子宫57例,占83.8%。包括分泌低下12例、分泌欠佳26例、分泌正常19例。增生反应型子宫11例,占16.2%。包括增生低下2例、增生欠佳7例、增生正常2例。结论子宫活检患者痛苦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直接了解内膜情况,对于不孕症患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孕症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结合B超在诊断子宫息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疑诊为子宫息肉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为观察对象,对照组应用B超进行妇科检查,观察组给予宫腔镜结合B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后的疾病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结论妇科检查时使用宫腔镜结合B超诊断子宫息肉,准确率和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宫腔镜 B超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腹腔镜联合药物进行卵巢子宫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腹腔镜保守治疗的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60例,采用纯手术治疗。B组60例,采用GnRH-a药物治疗,C组60例,采取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就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A组的复发率要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其副作用发生率要明显低于C组患者。结论在腹腔镜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应用Gnrh-a以及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均能够有效降低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情况,但是Gnrh-a类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孕三烯酮。

  • 标签: 腹腔镜 药物治疗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内分泌治疗对Ⅰ期子宫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Ⅰ期子宫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4例。其中,A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更低,死亡率明显更低,生存时间明显更长,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Ⅰ期子宫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辅助内分泌治疗 Ⅰ期子宫内膜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手术来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息肉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收治的子宫息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宫腔镜和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等整体护理可以使得手术更为顺利,促进预后。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孕激素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女性发生子宫异位症的相关因素和相关临床症状,为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且确定为子宫异位症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就诊的非子宫异位症妇科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和相关症状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水平分析,然后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而确定子宫异位的高发风险因素和常见临床症状。结果子宫异位的高危因素,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2次以上人工流产,经期>7天,月经周期<25天,避孕方式为IUD;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BMI>30,经常饮酒,A型血,痛经,阴道炎史,睡眠时间<6(小时/天);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有身高,吸烟,受教育程度,喜欢辛辣食品。高发性常见症状(P<0.05)为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经常性痛经,CA125、MMP-9、JAK1和MIF等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症状(P>0.05)为腹痛,性交痛,肛门痛等。结论6种因素是子宫异位症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率;3种表现症状和4种因子的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子宫异位症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因素,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卵巢子宫异位囊肿的治疗有效性,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均得到治疗,并且在接受术后护理后,伤口都有良好的愈合状况。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异位囊肿能够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来说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及CT/MR检查在诊断子宫癌宫颈受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本院术前被确诊为子宫癌的93例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检查的方式纳入宫腔镜组、CT/MR组以及联合组(n=31)。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检查,CT/MR组实施CT/MR检查,联合组采用CT/MR及宫腔镜联合检查的方式。比较患者术前宫腔镜检查、CT/MR检查的结果,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敏感性。结果宫腔镜组诊断子宫癌宫颈受累的敏感度为90.32%(28/31),CT/MR组临床诊断敏感度为77.42%(24/31),联合组患者临床诊断敏感率为96.77%(30/31),联合组患者临床诊断敏感率相对高于宫腔镜组与CT/MR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在子宫癌宫颈受累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其应用效果显著优于CT/MR检查检查效果,且联合诊断的方式下能够提升临床诊断敏感度,为子宫癌宫颈受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可靠数据。

  • 标签: 宫腔镜 CT/MR检查 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