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和化学成分方面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不断兴起,接下来对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10。

  • 标签: 甘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合开发利用
  • 简介: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辐照灭菌的黄芩药材、黄芩药材粉末及未经灭菌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灭菌前后黄芩苷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Accurasil-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在该色谱条件下,进行线性梯度洗脱。结果:黄芩苷在0.1632~0.8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53%,其RSD为0.81%。灭菌前后药材中黄芩苷含量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黄芩药材不适宜应用辐照灭菌法进行灭菌。

  • 标签: 黄芩 黄芩苷 辐射灭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的药理作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2月,医院体检中心接待的8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口服安慰剂、甘草颗粒,持续4周,对比治疗前后血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组内比较观察组FPG、2h-PG、TC、TG、LDL、HR、Hcy、CRP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观察组HDL、脂联素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具有降血糖、抗炎、调节血脂作用。

  • 标签: 甘草 临床 化学成分 药理
  • 简介:目的:研究光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光叶番荔枝种子的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expoxyrolinB(1)、neodesacetyluvaricin(2)、annonareticin(3)、murisolin(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光叶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光叶番荔枝 番荔枝内酯
  • 简介:摘要红花的临床作用非常广泛,化学成分复杂,本文主要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红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芦荟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含有蒽醌类、糖类、维生素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通便泻下、抗肿瘤、抗糖尿病等多种的药理作用。

  • 标签: 芦荟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其内容抽象,知识层面较多,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以“框架式教学”的理念为主,即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结合“发现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恰当的使用比喻,使晦涩难懂的抽象内容形象化;根据“遗忘曲线”总结的记忆规律,科学的指导学生复习、记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免疫学 框架式教学 形象 发现法 遗忘曲线
  • 简介:葛根是一味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葛属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砌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葛根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本文对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黄酮、葛根苷、香豆素、三萜及三萜皂苷等类型。同时总结了近年来葛根药材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葛根 野葛 甘葛藤 化学成分 成分分析
  • 简介:氨基酸成分冬虫夏草中含蛋白质20.06%~26.40%,郑伟等[28]研究天然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培养液对小鼠均有较好的抗疲劳、高空耐缺氧及促智作用,说明虫草菌丝体中多糖成分CS-F10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标签: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对多苞裂萼苔Chiloscyphuspolyanthus(L.)Cord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渡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是(+)-桉烷-3-烯-6β,7α-二醇(1)、(+)-桉烷-4-烯-1β,3α,6β-三醇(2)和(+)-桉烷-4(14)-烯-3α,7α,11-三醇(3),还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4)、二十五烷酸单甘油酯(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苔藓 多苞裂萼苔 倍半萜
  • 简介:摘要:柳蒿芽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开发价值的“药食同源”植物。本文主要通过对柳蒿芽活性成分多糖成分和黄酮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和药理学作用的概述。研究表明柳蒿芽多糖成分和黄酮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柳蒿芽 多糖 黄酮
  • 简介:【摘要】川楝子,异名楝实、楝子、石茱萸等,其果实类球形,气特异,味酸、苦。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川楝子原以“楝实”之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正》称川楝子。《神农本草经》曰:“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川楝子做药用广泛,临床用其治疗男性睾丸疾病、胃病、皮肤病、带状疱疹、淋病、急性乳腺炎、胁痛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1]。川楝子里含有的川楝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早前多用于农业驱虫。作为驱蛔药物在我国应用时间并不久远。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萜类等。本文主要对川楝素药理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对蟹壳成分以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为医药保健方面中对蟹壳的应用做进一步开发,并为其在保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 标签: 蟹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心电图教学一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文章对心电图教学改革后的成绩进行了分析来探讨改革成效。

  • 标签: 心电图教学 成绩分析
  • 简介:目的:对藏药矮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伞形花内酯(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1,3,7,8-四羟基酮(6)、肉桂酸(7)、豆甾醇(8)、菜油甾醇(9)、胆甾醇(10)、β-谷甾醇(11)、芹菜素(12)、刺槐素(13)、deacylcynaropicrin(14)、kandavanolide(15)、acetylationofkandavanolide(16)及robustaflavone4’,4"’-dimethylether(17)。结论:化合物1-13、15-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藏药 矮丛风毛菊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藤黄属植物岭南山竹子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法对山竹子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以及根据所获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紫外、核磁共振、质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竹子树皮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0-hydroxybotryococcene(1)、peplusol(2)、stigmast-4-en-3-one(3)、parvifiol(4)、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bis(2-methylheptyl)ester(5)、camboginol(6)、pedunxanthoneC(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黄属 岭南山竹子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为鹿茸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经数据库检索,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从鹿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类、脂肪酸、脂类、含氮类化合物、多糖等。鹿茸具有改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抗氧化、增强性功能、促进创伤愈合、抗应激、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鹿茸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多方面的药理活性,进一步研究鹿茸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引种栽培的山豆根与野生山豆根不同部位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在山豆根的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山豆根的人工栽培

  • 标签: 化学成分药理 山豆根栽培 栽培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 标签: 大孔树脂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抗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