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精神病科设有3个封闭病区和2个开放病区。为了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更好地落实护患沟通,2009年护理部自行设计了护患沟通记录单,并应用于患者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护患沟通 记录单 应用 精神科 健康教育内容 2009年
  • 简介:通过分析精神病房实施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介绍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杜绝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确保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的安全实施,使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病房 开放式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讨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接受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结束治疗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可控行为的次数。结果:常规护理组的治疗配合度显著低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不可控行为发生的次数远高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结论: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护理是非常必须要的,显著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在临床范围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异常病人暴力伤害护士的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名护士受精神异常病人暴力伤害原因。结果护士受暴力伤害主要原因有:病人受病态支配占42.9%、保护约束占33.3%、环境因素占16.7%。伤害的主要方式有:持物击打头部占40.5%、拳打脚踢占26.2%、咬人占16.7%、卡勒颈部占11.9%。受伤害护士工作年限:〈5年占45.2%、5—10年占26.2%、11—15年占16.7%。伤害护士的住院时间:〈1周占64.3%、1-2周23.8%。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神异常病人症状护理;加强护士精神病专科知识培训;改善病房环境;健全管理制度可减少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伤害 护士
  • 简介:神经精神狼疮(NP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SLE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对12例NP狼疮住院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鞘内注射治疗 精心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25例颈椎术后患者做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1例颈椎术后患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结果相关因素为手术和麻醉的创伤应急反应、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疼痛和睡眠因素等6项。结论诱发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可预见性,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 术后 急性精神障碍 影响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价值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120例进行观察,分为两组,每组 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组)与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结果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差异显著,对比组总发生率为 15.00%,高于研究组的 5.00%,( x2=6.379, P< 0.05)。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效果确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 封闭病房 应用价值
  • 作者: 梁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18期
  • 机构: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 简介: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的定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它是一种长期的、影响严重的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两种。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和言语紊乱等。患者可能会听到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东西、相信一些不符合现实的事情等。阴性症状:包括消极和缺少的表现,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言语贫瘠、思维减缓等。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失去兴趣、缺乏动机、难以维持人际关系等。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能会有其他症状,如社交退缩、认知障碍等。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长期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封闭式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封闭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后有着较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120例由重症监护谵妄筛诊断为谵妄的患者,按入住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谵妄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入科当日至第5日,每日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的发生天数以评价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谵妄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配对 t 检验分析发现,对照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 01) ;干预组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01) ; 经 t 检验分析发现,干预组护理前后谵妄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干预组治护总有效率( 96.7%) 高于对照组( 73.3%) 。症状管理模式及循证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危重病人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的时间,有效预防及控制谵妄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谵妄 症状管理 循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在精神科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我院精神科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其中的64名患者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和干预组,对前者常规护理方法,后者采用内观疗法,并对两组患者NOSIE评分和治疗配合度进行对比。结果:将各项研究数据整合处理后发现相对于一般组患者,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认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包括社会功能在内的各项NOSIE评分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精神科疾病普遍存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障碍,通过内观疗法能够使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各种不良认知的影响,进而为治疗的持续开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内观疗法 精神科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共选取出68例精神科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均等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34例。将普通护理运用于B组,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A组,比较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A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评价较高,与B组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具有病因了解复杂或不明、临床表现和变化丰富多样、行为言语活动发展规律紊乱复杂、干扰严重疾病或可能影响其病人家属心态生活行为等特点,而健康教育则希望通过引导教育,以逐渐减轻或消除各种疾病隐患,提高各种疾病患者个体对临床医生及护理过程行为的客观有效和依从性,促进精神健康疾病群体自身的良性快速治疗康复,科学且系统计划为患者及亲属及时解决困难患者更多的具体实际的健康问题。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科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周程化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1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实施护理周程化,评价并比较干预前后精神科护理质量。   结果:实施护理周程化后,精神科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周程化通过合理安排一周工作,实施计划性、制度性、程序性的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周程化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精神科住院病案中,选取300份病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结果:在病案质量方面,实验组总质量99.33%,对照组总质量9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案质量管理中,行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 精神科 病案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PROS评分。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实验组中,33例对护理满意,15例基本满意,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中,20例对护理满意,17例基本满意,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74.00%。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精神科 护理 护理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